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群,但滇中城市群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体系发展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出现断层,滇中城市群涉及的四州市,工业化发展速度快于城市化发展速度。要优化滇中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需将曲靖、楚雄、玉溪培育为大城市,再发展几个中等城市和若干个小城市,同时强化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其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2.
伦敦都市区新城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城市规模巨大、城市问题突出,许多国家力图通过发展新城来缓解城市问题、塑造合理有序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之一,田园城市和新城的概念都起源于该国,至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英国城市发展理念先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在考察英国新城概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伦敦都市区8个新城的功能和特点、新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引起的争议。希望通过总结伦敦新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大城市的新城发展和城市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及制约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调整为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侯箴  覃刚毅 《经济论坛》2001,(16):13-14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进程中,大城市凭借其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了优先发展。我国政府虽然制订并实施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迅速增长的城市规模,给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也给其持续发展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口和地域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土地等资源闲置浪费、城市自然与社会环境恶化、城市交通紧张等较为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我…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城市化的道路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综合性举措。在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等城市化机制,并提出了建设都市区、促进城市职能升级、优化开发区、推进城市整合、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等城市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焦斌龙 《生产力研究》2003,(4):14-15,88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市化战略经过了优先在城市发展重工业的自上而下的大城市战略和通过乡镇企业带动城镇 ,进而带动城市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战略 ,这样的城市化战略虽然有效地突破了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现在已到了转变城镇化战略为大城市战略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实施城市化战略转变 ,尽快改变我国城市化滞后的状况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28~29日,"大都市圈发展:国际比较与启示"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表示,都市圈、城市群以及大型城市区域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单一城市的过度膨胀所带来的人口、环境压力,建设都市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化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城市为核心,形成经济和社会活动活跃,功能互补性强的空间圈层结构是未来城市发展道路,也是缓解当前城市人口、资源过度聚集而产生的各种城市病的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奚为民  傅桦 《经济地理》1998,18(1):62-68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背景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相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资源的竞争和对自然环境的威胁等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重要特征之一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化区域的扩大.尤其是大城市向周围郊区的迅速延伸。就大城市郊区而言。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数量优于城区.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随着城市化区域的扩大。如何协调城市和其郊区的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郊区地处城市辐射区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其依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1.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人口的骤增,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化加速进展,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已有40%生活在城市里,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净增13亿,国际性的人口、环境、资源矛盾在城市将愈加突出。它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城市生态学即应运而生,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也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到今年6月止,全国城市已增至342个,特大城市25个,小城市(镇)更是星罗棋布在全国各地,它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与城市环境的失调,带来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在城市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2.
当今,苏南率先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区域经济发展又面临新的转型,苏南特别是苏州、无锡等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应超前筹划、积极引领发展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其中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一些大城市化也达到了城市化的后期水平。2012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为80.23%,已经进入城市发展后期,但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分析,发现南京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公用事业与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滞后。在城市化空间日益缩小的严峻局面下,南京必须消除五大滞后的消极影响以继续保持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也是实现南京市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5.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和城市化进程史。城市化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开始兴起,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乡村,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城市化。随着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非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世界城市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据联合国统计,从1950年至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增长了37%左右,在欠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人数增加了1倍以上,而在最不发达的国家,城市居民的人数增加了两倍以上。现在,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到325座,超过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有20座。预计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即32亿将是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1980年代初所推行的小城镇化战略只是改革开放初期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模式也应适时转变成以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模式。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来看,大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服务业基础,更集约和节约土地资源,更易于控制和减少污染;优先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必然选择。根据对2012~2050年城市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定量测算,我们发现,与小城镇化模式相比,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更有利于节约建设用地,更有利于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敏 《经济经纬》2005,(4):51-53
城市是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空间环境,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1)农村城市化模式的聚集效应较差,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2)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悖于生产性服务大城市聚集的发展规律,抑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空间。(3)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间接抑制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两难政策选择:放开户籍管制所产生的农民工市民化效应将促进城市发展,但同时产生的公共服务拥挤效应也将对城市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运用2005~201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放松户籍管制,对小城市的发展具有正的净效应,而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负的净效应;规模较大的城市倾向于加强户籍管制,而加强户籍管制又提升了大城市的规模潜力,使其规模进一步增大,即大城市户籍管制具有自我强化特征。户籍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中小地级城市,前提在于促进中小地级城市发展,缩小与大城市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