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2,(34):84-85
编者按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中,中央和地方监管的国有企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张,这些"新型国有企业"虽然与传统国有企业在产权关系、经营范围、资产质量等方面有很大区别,但这些企业在功能定位、经营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有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等)与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效率低。二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合理,未能很好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也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改革进程的深入。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交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国有经济退出以后,由谁来填补其退出后的行业?国有经济有所不为的领域,由谁来扮演有所为的角色?这些都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深圳这几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民营企业作为一种新生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怎么来的?无非是四条途径:一是政权变更的结果。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去了,它带不走的产业便被没收,成为新生共和国的国有企业。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1956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民族工商业都通过"公私合营"而变成国有企业。三是升级过渡的结果。以前很多集体所有制企业,朝思暮想的就是升级过渡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而  相似文献   

5.
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中,有些地方政府以超乎想象的高速度实施着国有资产退出的决策与行动,有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件、定指标、包任务,限期卖掉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的全部退出;有的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有人要,就转让、就卖,巴不得一夜之间把国有资产统统卖出。似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就是国有经济的退出,就是把所有国有企业卖出去,否则,就不能显示出改革的魄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整个国民经济走上了高速、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经济的状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一届政府也提出用三年时间搞好国企改革,根本改变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亏损局面。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造,无疑将成为世纪内中国经济的焦点。本文试图在理论上,从宏观角度,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探讨一下国有经济改革和结构重组(尤其是国有经济股份制改造)问题。一、对国有制的历史回顾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还不完全成熟,尚存在国家和阶级差别,生产资料公有制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在不改变国有企业产权属性、需求函数为线性、平均生产性成本为常数、国有企业追求计划外产出的利润最大化的假定下,政府的计划性产出、净社会成本是如何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变化的。利用一个同质产品市场的双寡头古诺模型,以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两个代表性厂商的非合作性博弃的均衡结果模拟了国有经济比重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计划性产量在转型初期的下降会带来同期国有经济比重的平稳下降,企业净社会成本的持续上升会带来国有经济比重的加速下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目前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中最具可操作性的还是着手降低国有企业的净社会成本这一更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力资本与国有经济产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李涛 《特区经济》1997,(8):11-15
<正>经验的观察和理论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与它的所有者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所有权性质,与一般的商品所有权关系相比,不仅具有特殊的外观,而且具有特殊的内涵。本文期望通过对劳动者劳动力产权以及非劳动力产权关系的探讨,能够对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所启发。 一、引言·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劳动力资本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一个更加艰难但又更加接近终局的攻坚阶段。随着微观层次上国有企业的进退变化和国有资产的消长变化.必然要求以此为基础,在宏观层次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阶段,宏观范畴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已经显示出在企业、产业和宏观经济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着力展开并不断深化的特点。本文就是要从这三个层面对国有经济的改革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以市场为取向、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仲禾 《浙江经济》1998,(6):12-13
(一)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和功能错位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或拿现在流行的话说,国有资产重组,是为了重新配置社会资源,使国有经济结构合理化,促进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当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从单个企业来看,是产权模式、经营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激励不足,效益不高;从整个社会角度即把国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是布局不合理,功能错位。单个国有企业的矛盾和国有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提高控制力的有效途径·倪国良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股份制的所有制属性,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会不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确定了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对既有国有经济改革思路的 反思 在既有成功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我国强调的是不对资产存量的再配置的增量改革,但在增量改革的同时,存量改革也在进行。只不过相对于增量改革的速度、效率和改革成果而言,国有经济的存量改革是黯然失色的。从政府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其权力基础,同时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每况愈下的国有经济也不符合政府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政府为扭转国有企业困境提出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15.
贾轸 《江苏经济》2001,(2):18-19
在深化国企改革;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的同时,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问题上,有些同志总是犹豫观望,踌躇不前,忧心忡忡,担心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釜削弱、冲击国有,这些同志只看到私营个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竞争的一面,而未看到两互补、协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要想具备实现现代工业经济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和大企业,只能依靠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今日中国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都说明有必要在中国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国有经济。中国需要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而且需要的是那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内部纪律的国有企业。没有这样的国有企业不行,而且这样的国有经济少了也不行。  相似文献   

17.
仅用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为基础的公司制理论来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很难解决国有企业中的根本矛盾,所以在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必须从国有制的根本特性——全民资产委托代理制出发,解决作为代理者的经营者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问题,此乃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根本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国有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辨证关系,对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意义。从经济学范畴来说,忽视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性,忽视国有经济与国民经济两者经济功能的差异性,造成了“经济功能的替代性”,这是国有经济备受重视却反而无法有效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国有经济还具相当的政治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国有经济的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构调整信息》2004,(4):14-14
1998年以来,我国成功化解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在此同时,国有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一方面加大改革、改组和改制力度,一方面通过主辅分离、减员增效等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总体上保持了稳步高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从着眼于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到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实践要求再实现从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到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伟大转变。国民经济高于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国有经济进退与非国有经济退进的方向、方式,取决于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各自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