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新 《中国西部》2012,(36):46-47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喻问琼 《黑河学刊》2013,(12):89-90,1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国必先强教。教育的工作方针就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但"马太效应"却是有悖于公平的。作为政府、教师、学生三方来讲,应努力形成合力减弱"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3.
黄新初 《中国西部》2013,(Z1):28-29
<正>"学有良教"是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宜人成都"建设的重要任务,既为今后一个时期成都教育事业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将为成都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强市必先强教,兴蓉必先兴才。成都领先发展的强  相似文献   

4.
何升华 《特区经济》2015,(1):134-137
强国必先强教,强省必先强教。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大力推进"开放大学"和"学习型社会"的系统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实现人才跨越式发展,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山 《辽宁经济》2007,(11):6-7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民生部分首先讲"优先发展教育",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对教育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和重视,我们高校党委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更觉得肩上责任的重大。从目前来看,教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九龙坡区是重庆主城核心区之一,两山巍峨,一水相依,幅员43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117.01万人。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九龙园区、西彭铝产业区两大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区和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强区富民必先尊师重教。九龙坡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2013年,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以建设"教育强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委书记丁洪多次提出"要努力把九龙坡区打造成为全市的教育大区和教育强区,让百万人民受益"。  相似文献   

7.
<正>"强市必先强教,兴蓉必先兴才。成都领先发展的强劲态势,成都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弘扬‘文翁兴学’精神,让‘学有良教’成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自觉方向,让‘爱生如子’成为全市教师队伍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特区经济》2009,(8):F0002-F0002
近年来,改革开放极大的促进了宝安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年均25%的学龄人口增长,这一现象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如何解决迅猛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有限教育资源的矛盾.如何改变教育基础差、底子薄的教育状况,如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全体宝安人民面前。宝安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全区发展的"第一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特区经济》2009,(8):I0004-I0005
<正>深圳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宝安区是深圳市的人口大区。宝安区委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广东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区。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是区委、区政府着力实施"科教兴区"创建教育强区的决策而启动的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教育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五"时期是南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高度重视发挥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委制定的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1.
高层声音     
, 《中国西部》2012,(33):4-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黄鉴古  郑怡 《中国西部》2014,(9):101-102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举双手。在我看来,教育公平同司法公平一样,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教育持续不公,我们的后代将会在不公、不正的教育中成长起来,他们走入社会后,将怎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强烈的担忧与思考,因此,维护教育公平,已成为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奢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扶贫是南疆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南疆劳动力丰富优势的主要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远之举。但是,由于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思想文化落后、教育意识薄弱等因素,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采取不折不扣地把《教育法》落到实处、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抓紧抓好“双语教育”等措施促进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4.
陈涌 《当代陕西》2010,(6):32-33
吴起县因为石油经济雄厚的财力支撑,在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的前提下,选择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提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应考虑发展战略重点和发展战略取向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长江 《发展》2006,(11):18-19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甘肃武山要振兴,教育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人才保证。加快武山教育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寻求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学有所教"列为诸多民生问题之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把"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才能适应党的十七大对学校的新要求.所谓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9.
曹寄奴 《改革与开放》2012,(24):155-156
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缘起及其历史渊源存在三个基本点,一是“二战”后学者对“经济增长剩余之谜”的探究和求解,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产生的“人造卫星效应”,三是改革开放初教育发展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20.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