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并不算完美,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体验过2012年油价的"四涨四跌",人们已对成品油价格调节感到"麻木"。呼声一直不断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并没有在2013年伊始伴随油价上调出台,难免让人有些失望。事实上,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关于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3月27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还是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了一线希望。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2009年出台并正式实施的国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在国际价格接轨原则下实行限制最高售价和差异性消费补贴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具备理顺石油产业链条、增强市场透明度等优势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催生市场投机、政策油荒、炼化亏损和竞争失衡等问题缺陷,得出当前油价机制依然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被动调价模式,成品油价格改革应朝着市场化方向继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由于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使得国内石油加工业上半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国内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这将对石化行业和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资源价格改革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已由政府管制下的定价机制逐步向政府定价机制与市场竞争形成机制相互结合的改革方向演进。对此,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资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价格的影响因素及资源价格改革等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来寻求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品油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成品,其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始终坚持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作为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定价逐渐转向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相接轨,但价格机制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其经常大幅波动,以至于成为CPI波动的导火线和驱动器。文章针对该机制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动我国CPI的稳定运行,维护成品油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延锶 《特区经济》2013,(11):182-184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调整办法,新机制政策指向性明显,即在缩短调价周期的同时降低定价办法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和随意性,保证机制和规则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为考察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前后政策执行上的变化和差异,从实证角度出发,针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以后在价格响应滞后性、规则透明度以及政策执行严谨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对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响应的滞后性明显缩短,定价政策执行的严谨性得到加强,价格调整触发和调价幅度计算的规则透明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国内     
《浙江经济》2010,(19):10-10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将考虑国内因素 国家发改委正在就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征求各方意见。国家发改委否定了原稿中提出的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石油公司的方案,明确了国内定价机制朝向市场化轨道前进,更加贴近国内市场的原则。其中提及的“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及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调价方案”,  相似文献   

8.
郑恺  谷耀 《南方经济》2006,(5):83-94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强势上扬,国内原油价格也不断上调。尽管一些学者从国内需求增加和国内外原油价格接轨的角度来说明目前原油和成品油的高位,但这些理论似乎都无法完全解释当前油价暴涨的现象。本文从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出发,基于VAK模型证明了国内油价主要为短线预期带动所致.这种预期从国外传递到国内并导致了国内油价的上涨。因此通过改革油品的定价机制且完善和适当干预国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可以打压这种非理性预期,抑制油价飙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康玲  张亚光  惠晓峰 《特区经济》2006,(12):119-121
本文通过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分析,阐述了在现行的定价机制下,成品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论述了国家给予相应补贴政策的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方案,配合能源法的出台而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是:一、指导思想。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二、改革原则。国家按照有利于反映能源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原则对煤炭、石油、成品油、电力等能源产品价格进一步放开。三、改革方向。一是市场调节价。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二是政府指导价。对自然垄断经营的能源输送管网的输送价格及关系公共利益的重要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三是价格管制制度。逐步推行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损害的价格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将促使国有石油企业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脚步,为民营石油企业"松绑"。经历了2012年的"四涨四跌",成品油价格调节已经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以至于在2013年2月25日,同时也是中国的元宵节这天,面对新一轮的成品油价格调节,大多数人表现得很"淡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于2月25日凌晨落实,上调幅度汽油为300元/吨,柴油为290元/吨。这是2013年来的首次成品油价格上调,距上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历时3个月左右,调整后国内执行国四标准级以上标准的地区的93#  相似文献   

12.
自6月20日起,我国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这次调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调价时机选择在奥运会前,而且当前CPI涨幅还比较高;批发环节价格调整幅度接近20%,零售价格调整幅度在15%左右.由于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离国际水平有40%以上的差距,这次调价后,后续调价行动乃至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推出,还将受CPI涨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品油降价公众已期盼很久,这次降价不能说突然,却也感到意外。成品油价格下调,消费者会有些许欣慰,于政府公信来说,这一次得到的一定是加分一说到做到了。但公众更为关心的是,“涨快跌慢”的“操作机制”会不会就此成为历史?或说这一次稍有意外的“按时下跌”是不是一个信号?笔者以为,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能否如期带来调价周期的缩短;二是政府部门能否公正透明操作,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这次调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调价时机选择在奥运会前,而且CPI涨幅还比较高;批发环节调价幅度接近20%,零售价格调整幅度达到15%左右。由于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离国际水平有40%以上的差距,这次调价后,后续调价行动乃至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推出,还将受CPI涨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定价机制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跟国内供需脱节,二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完全以国际原油价格作为参考,并顾及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不利于企业指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再生水价格;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建立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竟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定价的机制;适时推进石油价格改革,建立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扩大市场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油价疯狂震荡使我国已酝酿了8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的一个强有力支撑,同时也将迎来该机制出台的最有利时机。专家认为,应该尽快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山东建设》2005,(20):24-24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道,9月22日,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出席“2005年中国能源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时表示:现在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高油价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正在加紧对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改革,改革方案不久就会出台。但徐锭明未就油价改革内容及方案公布的具体时间作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需要强化市场竞争来予以配合。防止垄断者把价格调整机制变成他们应对成本上涨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结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价格问题。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不是通过行政性定价或政策干预来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是要通过价格改革来完善市场的定价机制。对于市场失效的公共领域,政策引导的实质是为那些具有外部性的产品或产权主体不明晰的资源定价,政策引导功能最终还是应落实到价格调整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