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企业多元化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定义;对企业欲进入多元化领域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导致投资效果不同的因素,风险来源和对投资活动的影响,找到防范风险的途径,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提出评价企业欲投资产业的多属性数学模型,使投资者对欲投资方案的实施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投资盲目性,基于主观和客观承受风险的能力,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闵森 《国际贸易》1996,(5):39-41
中国自1979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海外投资发展迅速。至1994年底中国在世界各地已有4642个企业,投资总额为52.4亿美元,与同期外商在华投资企业221718家、总额达955.7亿美元相比,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的比例为0.05:1。海外企业中非贸易性企业达1764家,投资额达17.58亿美元;贸易性企业达2728家,投资额达34.82亿美元。中国海外投资的特点是: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投资重点在北美和亚太地区;投资行业集中于生产与资源开发;中方投资多以国产设备和技术入股,大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大批境内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在境外投资设厂,由此诞生了许多境外投资企业。近年来,境外投资企业的数量及规模呈增长趋势。但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因受国际环境影响及自身能力和实力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诸多风险,应引起境外投资企业高度重视。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类型及成因;最后为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提出对策,以期能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管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产业政策的扶持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使用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鼓励性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竞争环境、外部金融依赖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均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鼓励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会促进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则促进企业选择绿地投资;此外,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模式的影响还受到东道国国际投资保护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选取2011-2014年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能否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一定融资约束,并且所受融资约束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具体表现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对于存在投资过度的企业而言,融资约束能够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进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6.
毛建辉 《商业研究》2023,(5):121-129
利用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基于信贷期限结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作用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信贷期限结构;数字金融通过延长企业信贷期限调节企业投资行为,促进企业实业投资,抑制金融投资;数字金融对企业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影响在高融资约束和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效应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 国际企业的投资风险系指国际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时,因各种未预料到的因素的影响而给国际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国际企业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来的资金进行国际直接或间接投资时,比进行国内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需要更强有力的管理,因为国际投资所涉及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复杂。投资收益是国际企业投入资本  相似文献   

8.
《商》2015,(8)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越多越多的非金融企业从事金融投资活动,企业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实业投资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金融投资提供所需资金,金融投资也可以为实业投资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企业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加强对企业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内在联系的研究,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其内在联系,并提出实现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为我国企业协调好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共同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企业在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投资决策存在很大的主观判断;缺乏系统独立的投资发展规划,资本限额利用不当;投资管理监督不力,未执行相应的审计;未关注通货膨胀等市场因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等方面。企业在投资前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形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调研报告等;在投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执行周全的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建立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在投资后,应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同时还要做好验收工作,及时对投资项目的经营效果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蓬勃发展,我国上市企业对外投资越来越明显。本文采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上市企业对外投资前后的业绩变动,并以此分析和检验了2002-2005年间我国上市企业对外投资的绩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企业对外投资绩效在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尽管上市企业对外投资后第一年经营业绩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提升缺乏长期性;不同对外投资类型绩效不相一致,其中战略联盟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提升;民营控股上市企业的对外投资效果要优于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以及集体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已经被企业当作最重要的企业资本之一,作为知识资本的重要载体,知识型员工创造和发展着企业,成为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员工。然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不够的,我国知识型员工的整体人力资本存量并不高。本文厘清关于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指出目前我国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了企业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2009-2015年我国116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跨国企业面板数据,从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视角研究ODI对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ODI投资区域越广泛,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增加ODI投资深度对企业生产率无显著影响;此外,不同ODI进入模式对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绿地投资模式下ODI投资广度的正向影响效果比跨国并购模式更明显,而跨国并购模式下增加ODI投资深度比绿地投资模式更能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独资经营模式下ODI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效果均比合资经营模式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8):227-228
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投资管理作用及面临的困境分析;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企业投资管理困境的解决策略探究;现代企业投资理财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公开数据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构成及投资分布等方面讨论我国投资状况,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企业拥有了多种融资渠道,政府逐步退出了企业投资资金供应者的角色,建筑安装工程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以上的结论即有利于对我国宏观层面的投资进行认识;同时,也有为深入分析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5.
徐虹 《财经论丛》2015,(6):57-65
本文提出交叉上市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具有状态依存性,并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首先,基于Richardson(2003)模型利用系统GMM方法测量我国A股主板上市企业1992-2013年期间的投资效率,发现上市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而呈现出投资不足;但其中交叉上市企业却普遍表现为投资过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交叉上市前面临投资不足的招商地产和面临投资过度的中兴通讯进行案例分析,发现交叉上市能有效缩小投资不足程度,却显著扩大投资过度程度.本文通过案例间比较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构建起一个分析交叉上市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的大样本实证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金艳茹  陈燚 《商》2014,(32):26+14-26
本文以2010-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对研究对象,研究管理层激励与投资不足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在职消费会强化企业投资不足;管理层货币薪酬与投资不足负相关;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投资不足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5~2017年中国企业大型对外投资数据,全面考察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对企业投资边际、模式与成败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减少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集约边际扩张,但不利于扩展边际增长;随着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减少,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股权结构和跨国并购模式进入,同时投资失败的概率也会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壁垒的减少对企业对外投资扩展边际和投资失败概率的负向影响更明显;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减少更加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制造业集约边际的增长,同时更加显著降低了企业对外投资服务业失败的概率;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削减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扩展边际的负向作用更明显,而对民营企业集约边际和选择跨国并购模式概率的正向作用更明显。渠道分析表明,相较于对主要外国人员和其他经营方面的限制而言,东道国在外国股权和对外资歧视性筛选或批准机制方面的限制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和成败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自1972年中澳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往来频繁,中国企业赴澳大利亚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但长期以来,中企赴澳投资仍存在主体结构单一、投资领域敏感、法律政策不熟悉、社会文化差异和汇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中企投资步伐。因此,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投资机遇与挑战,提出深入研究澳方法律政策;注重保护当地环境;调整投资结构,拓宽投资领域;实现本土化经营;关注汇率风险;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中国异质性企业在特定目的国①市场的前期投资经验与其后续OFDI模式选择的动态关系,并提出相关假说,然后使用2003—2011年中国企业OFDI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发现:对特定目的国市场前期投资经验越丰富,或者中国其他企业对目的国对行业投资经验越丰富,中国OFDI企业越倾向于跨境并购;从企业异质性影响看,当中国企业生产率越高时,该企业在目的国投资经验对其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也越大;企业前期投资经验与目的国制度、风险环境之间呈显著的逆向调节效应,差异性地作用于该企业后期OFDI模式选择;当然,中国OFDI企业在同一国前期的投资经验对其后期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强于相似国家,而非相似国家的投资经验则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明强 《中国市场》1998,(11):35-36
<正> 如何看清经济形势,确定企业投资发展方向,将对企业近几年乃至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有着有利投资的大环境:人民币汇率稳定;居民消费心理良好。社会总需求绶慢回升;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在此,笔者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生命周期,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供投资商参考。 一、基础设施。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将投资7500亿美元、商业银行要在银行贷款额度方面大力倾斜、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