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星     
第一家广告学校(李奥贝纳广告公司) 在李奥贝纳广告公司,遇到了很出名的老板,当时泰国的广告巨人Khun Bhanu Inkawat,他每天灌输一些信念给我,就是面对客户,无论多困难,如果你相信你的东西,就不怕卖给他。你要相信  相似文献   

2.
广告公司领导人手里的事有千千万,于是他常常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才会见他的客户。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养成了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会见你的客户的习惯,你就可能和客户建立起一种在大风大浪来临时能救你性命的融洽关系。  相似文献   

3.
吴志刚 《广告大观》2006,(3S):40-41
只要广告公司创意能力没有质的提高,只要广告主对创意策略缺乏清晰认识,只要广告主对广告公司存在更多需要,那么“博士买驴”的故事就会一直演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邓臻赓 《中国广告》2010,(4):166-168
广告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不外乎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客户广发英雄帖,不断地找新广告公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让人怀疑该客户财大气粗,专门开辟了一个部门,别的什么也不干,就考核广告公司。并且,即使和某个广告公司合作非常圆满,他们也不肯在下一次轻易就把橄榄枝抛出去,仍要来一次比稿才放心。  相似文献   

5.
郑维东 《广告大观》2009,(11):34-34
大型广告公司都会进行常规的消费研究,以此作为为广告主制订传播推广策略的重要参考。2009年4A广告公司在消费报告发布上的高调,多少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表现,是减轻和化解危机影响的一种方式。如果关注一下整体消费市场及媒体投放等多种因素,对消费研究的形势判断就会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6.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从2000年4月开始,国外的一些4A广告公司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打桩圈地了。比如兼并,收购本土公司等等。近两年来,这个圈地的浪潮越演越烈,而且,这些国外的广告公司正在改变其客户走向,从原来的只服务外商、国际客户渐渐转变为争取本地客户,可是本土的广告公司虽然意识到这个情况,却没有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都是各忙各的,最后导致恶性竞争更激烈,客户流失严重的情况却没有好转。这种现象是目前本土广告公司面临的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80年代广告公司诞生之日起,广告公司一直致力寻找新客户。要想在行业立足,找到并维持新客户是必经之路。本文讲述广告公司如何选择他们的目标客户。  相似文献   

8.
刘胜义 《中国广告》2005,(12):154-155
某个品牌为公众所熟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不会例外的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定位。不管是多大的集团,在什么样的国家和地区,品牌本身的DNA都要得到延续。广告公司也不例外,明确公司的定位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使它们的品牌能迅速成长起来,和品牌接触的经验告诉我们客户希望广告公司为自己带来什么广告公司不一定要最好的,重要的是能让客户的品牌树立到最好。要想打造客户的品牌,让它们光可照人,首先要擦亮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闫文 《中国广告》2007,(6):58-60
影响肯定会有。主要分两方面:一是进入中国后外资之间的竞争,它们也想争取本土客户,最典型的比如奥美,吸纳了好多国内前一百位的大型客户、投放商。这些客户的代理商当然也有本土广告公司。但中国人可能有个习惯,喜欢找外来人做,不像日本韩国喜欢找本土人做,这点是本土广告公司的一个先天不足,造成外资在这方面占了一定优势。外资公司的管理、理念,包括在世界市场上让客户震撼的品牌效应.很容易让它们争取到大型的本土客户。这就肯定对本土业界有了冲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反倒迫使本土广告公司积极寻求发展,它们必须在某一程度上做得更专业更到位,比如只做房地产、只做烟草或只做糖烟酒,这样会显得更专业,从而吸引相应的客户。  相似文献   

10.
每年到了9、10月份,广告界的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开始忙碌起来。因为,评奖季节到了。只要是有点规模的广告公司,获奖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事实上,大家都明白获奖广告未必就是市场有效的广告,但是获奖确实是广告人与广告公司创造力的证明。因此,在追求给客户解决实际市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