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显性化部分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转轨前所积累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分为"老人"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和"中人"的养老金隐性债务两部分。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这两部分隐性债务会部分地显性化。经过对显性化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测算和模拟,得出结论为在2024年(这一年的隐性债务显性化程度最严重)前后若干年间,既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偿还债务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转轨,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合理、及时的偿付养老金隐性债务,直接关系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测算及偿付手段的总结与述评,力图为解决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梅  李江波 《商业研究》2005,(15):119-12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然而近年来,养老保险欠费严重,隐性债务问题突出,对我国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构成危机,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加大我国财政风险,因此对隐性债务的偿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通过债转股解决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了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成因、国有股减持与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关系 ,提出了债转股的方法。通过该方法 ,不仅可以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同时也能达到国有股减持的其他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了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成因、国有股减持与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关系,提出了债转股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同时也能达到国有股减持的其他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7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开始实行“统账结合”的新制度以来,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隐性债务是影响我国养老保险新制度正常运转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隐性债务定义为支付给“老人”的基本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假设1997年底为旧制度的终止年份,计算出2007年的隐性债务为1.08万亿。同时,为考察养老保险债务分年度的偿还情况,该报告在假设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为静态(即没有新人加入)的情况下,计算了2007-2042年期间每一年应当支付的债务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数额较大,影响深远,能否消除和补偿这些债务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转,关系到每个城镇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是否有切实的保障.本文就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与危害展开论述,并提出消除这些债务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养老金会计已成为目前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目前养老金制度采取多支柱的保险模式,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针对我国的养老金会计处理模式及其缺陷,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对于隐性债务中的责任认定、数值测算和债务安排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关注重点.本文以城镇企业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为例,评述其自制度建立以来发展改革历程,总结出现"统帐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镇企业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胡宜 《商》2013,(19):271-271
隐性债务是指尚未预见到的随着后续事项的逐步明朗化而出现的或有债务。养老金保险制度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具有视窗性、滚存性和时期性等特点,可采取划拨国有资产、个统账户分离、开征新的税源、提高退休年龄等途径自行消化。自行消化的关键在于:时间的对接、透支的额度及政策的保证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瑞典、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操作方式不同,但各自有其优势,也有其共同点:三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强制性都是通过立法来确立的;三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覆盖范围都相当广泛;三国都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险制度。借鉴其经验并结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我国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及有效的基金的管理,妥善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规,加强养老保障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君颖 《商》2014,(43):91-9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加速,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老人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必需解决的重中之重。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关键点,也成为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一直在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是否真实有效。本文将从这个方面具体分析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确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的转变。新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沿用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制。在新旧制度的转换中,出现了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本文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隐性问题,着重从它的形成和危害性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退休年龄、划拨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支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10):117-118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以家庭为主的农民养老观念和方式亦将逐步改变,农村地区对养老已有较强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贯彻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贵州省为列,对贵州省其中两个地方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解决贵州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建议,以期能为下一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更好的运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立法具有滞后性、资金筹集难度大、政策缺乏吸引力、制度间有效衔接性差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差异性逐步调整,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的管理和监管责任,优化新农保政策设计,妥善处理制度间的衔接问题,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将融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转轨必然导致部分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显性化。我国的养老金分为两个阶段:养老金隐性债务产生和显性化阶段,分析养老金隐性债务显性化部分的构成和影响,为化解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政策制定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养老保险隐形债务显性化、个人账户空账、人口老龄化等是导致基本养老资金缺口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应对基本养老金缺口问题,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做实个人账户,主动并尽快偿还养老保险金的隐性债务,拓宽养老保险资金的筹资渠道,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收益;要继续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责任体系。同时,在社会老龄化加速和平均寿命提高的背景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也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机关事业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实质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型,转型的过程产生的隐性债务累积起来导致了政府财政的资金缺口.在现行改革方案及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测算了这一资金缺口的估测值.根据估算,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所产生的“老人”资金缺口约为3.73万亿元,“中人”的资金缺口约为1.08万亿元,总计约为4.8万亿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处理该缺口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以辽宁试点为标志,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现已在11个省市推广并将逐步扩展到全国.通过对制度充足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指标的考察,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总体上是合意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制度运行的合意性,以建立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社保体系中,养老保险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为退休职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等。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然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脚步,原有的制度不能够解决现实发展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及相关社保部门已经颁布并实行相关制度,实施与企业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双轨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沿革,探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