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三喜 《甘肃金融》2006,(10):47-49
商业方法的界定 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商业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一些综合性的系统主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问题.美国在判例中开创了对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先河,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对商业方法进行了专利保护.我国虽然没有对商业方法进行专利保护,但有关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问题也已进入实践领域,"花旗银行的抢注专利事件"就是对我国专利制度和银行及IT业界的一个直接挑战,因此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专利保护的战略特别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商业方法的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银行商业方法是银行经营管理方法与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对其专利保护是促进、保障金融创新的基本手段,完善相关立法是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专利法应当明确审查银行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三要素判断法的具体内容,将银行纳入实用性审查的产业范围,加强对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审查的现有技术掌握,创造性审查转向对商业方法的整体性判断,改进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以及专利授权是放松标准还是严格标准,一直存在争论。对缺乏技术创造性的低水平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在法经济学方面缺乏正当性,在功能上也难以促进社会整体技术创新与进步,甚至可能扼杀创新和有序竞争。当前,美国对其宽松的商业方法专利政策已开始进行反思并趋向严格,我国也不应放松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4.
按照传统规定,商业经营方法不属于专利法意义下发明创造的范畴,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活动规则方法与能够授予专利权的方法之间难以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早出现了金融专利申请。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对商业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和方法授予了专利权。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普遍认可金融产品的可专利性。  相似文献   

5.
花旗银行在我国申请19项金融产品专利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探讨。本文试从我国银行产业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了商业方法专利的基本概念和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法理基础,并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及标准化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及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结合相关案例,论述了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在美国的起源和发展,并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商业方法只要具有专利性,是可以被纳入专利保护的范围的。最后对其保护过程中与传统方法和排他性方法产生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这一新的专利主题既要给予保护,也要注意它的界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业专利战略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1998年State Street Bank案的判决对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态度的转变,使得商业方法软件专利成为金融业参与市场竞争和促进金融创新的重要武器。本文在分析了美国金融专利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一些与金融商业方法软件专利密切相关的专利战略模式,以期为我国金融企业运用专利战略增强竞争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起至今,花旗银行不动声色地在中国申请了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这19项"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一是可以强化自身服务能力,二是可以通过转让授权获利,三是形成同类产品的垄断性优势--竞争者一旦进入,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最终被迫退出市场.尽管花旗银行的这些专利因为我国暂时还没有对商业方法进行专利保护而未通过我国国家专利局的最终审定,但其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由于我国专利法实行的是先申请制,一旦国家专利局开始就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授权,花旗银行的这些发明专利就可以理所当然地率先卡位.  相似文献   

9.
花旗银行在我国申请19项金融产品专利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探讨.本文试从我国银行产业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了商业方法专利的基本概念和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法理基础,并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及标准化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慧弘 《金卡工程》2010,14(4):101-101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商业方法专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旨在商业方法专利侵权判定方面有所探索,结合商业方法专利特征及一般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侵权判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商业银行专利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曝光的花旗银行在华申请商业方法专利事件,敲响了国内银行对金融产品专利申请的警钟。面对外资银行进驻国内金融市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实施适宜的专利战略,加强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美国及国内商业银行专利申请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专利的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针对有关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继美国State street v.Signature案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相继将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纳入专利保护范围.Bilskj案表明美、日、欧在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方面逐渐趋向一致,强调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贡献.为顺应商业方法专利的国际发展趋势及满足我国实践发展需要,有必要从立法上明确将商业方法纳入专利保护领域,为电子商务商业方法提供更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专利技术的经济效应不断加大,专利侵权行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关系到专利权人的利益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以及是否能起到打击和震慑侵权行为的作用。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但在实务中适用上述方法时,却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中所列举的计算方法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肖子剑 《金卡工程》2010,14(4):156-157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作用在不断增大,公众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我国现行专利法体系中,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但由于我国专利法中关于外观设计的法律条文较少,而且外观设计专利的图片或照片中有许多并不属于受保护的设计部分。这一切均说明判断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与否绝非易事,在司法实践判断过程中,惟有运用综合分析的多种方法方可能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商业方法是商业思想、商业运行模式、计算机软硬件的集合体,文章探讨了金融创新环境下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与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战略上加强商业方法专利乃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估,并通过构建制度和加大技术创新扶持来改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等权利。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经验,扩大商标法保护客体。将商业方法纳入专利法保护范畴,完善我国现行的专利审查制度。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知识产权战略经验,实施“知识产权兴行”战略。建立快捷高效的商业银行专利数据库,加强各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与重视,从而成功地构筑具有较为完备的商业银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金融创新的专利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方法专利是一种产生于金融创新的新兴专利,它对金融创新具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接受商业方法专利是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提高我国金融业专利权取得和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是银行将其经营活动中的经营、管理规则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进行专利申请而形成的专利权。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将商业方法专利作为银行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维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我国银行业也应重视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对商业银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军 《金卡工程》2010,14(2):190-190
我国专利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未启动一起专利强制许可,本文从对知识产权合理性学说的认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作用,我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存在的缺陷,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国际压力四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红 《金卡工程》2009,13(7):112-113
大学不仅仅是优秀人才的摇篮,也是专利技术的摇篮,因而在我国每年政府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资助大学的科学研究项目,但在我国的《专利法》中,对于科学研究成果权利的归属和利用却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如何促进专利的商业化,实现专利技术最终服务社会?这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设,因而使得大学中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为落后。本文建议借鉴美国拜杜法案的相关内容,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权作出弹性规定,在对大学赋予权利的同时使其承担提高专利技术商品化水平的义务,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专利权利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