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4月18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增强信心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良好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正在稳步发展,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为此提供了新的例证。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已是连续第五次出席东盟外长会议,中国也由最初的会议贵宾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自从东盟去年首开地区论坛,中国已连续两届出席论坛会议。中国与东...  相似文献   

3.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APEC上海会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秋十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体的领导人聚首中国上海,共商亚太经济合作大计。围绕新世纪面临的新挑战,与会领导人探索了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途径,讨论了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恢复稳定增长的新措施,同时为这一重要地区论坛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海会议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是亚太经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PEC的21个成员,人口占世界的45%,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全球贸易的46%。在APEC成员…  相似文献   

4.
亚洲六区经济将持续蓬勃发展本刊讯六个亚洲活跃经济体分别是:香港、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及泰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在一项调查及预测报告中指出,1994年至1995年,亚洲六区将会继续领导全球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地区贸易膨...  相似文献   

5.
<正>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正式开启。本届论坛年会为期4天,主题为“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中外政要、企业家、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海南小镇,共同探讨亚洲与世界如何凝心聚力、共迎挑战,共同推动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6次东盟外长会议,安排了“非正式晚宴”讨论地区安全问题,并决定建立“东盟地区论坛”,明年将首次在泰国首都曼谷就安全问题进行对话,由东盟、对话国和中、俄、越、老、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8国部长参加。18国已接受了东盟的建议。这实为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所致。“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标志着近些年来本地区国家关于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革命家,高瞻远瞩,根据自己的细致观察和周密分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国际战略体系,为我国制定远期发展战略和短期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他纵览国际形势,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外交政策上,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提出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困,将改革开放作为经  相似文献   

8.
庞伟  王新和 《魅力中国》2010,(21):124-125
2010年3月26日,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韩有争议海域值勤时发生爆炸而沉没,46名韩国船员因此丧生。经过联合调查团调查,最终结论5月20正式公布。其妥善解决关系到朝、韩两国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六方会谈”框架能否继续向着朝鲜无核化的方向发展,关系到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双方是否能早日签订“和平协定”,世界和平才是联合国解决一切的终极目标。但是,此事件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复杂性,除了朝、韩两国外,还涉及中、美、日、俄等大国的利益,从而决定了“天安”号事件的解决过程必然伴随着大国的博弈。本文探讨各个国家对此的态度以及对这一问题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信息平台     
入世挑战尚未完全显现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企业发展与金融市场论坛”上指出,入世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挑战尚未真正显现。入世带来的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去年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但由此就简单地认为入世利大于弊是不正确的。2002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中国特色研究 由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和美国亚洲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和平崛起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4月22日在海南省博鳌召开。这是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期间的第一个重大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尼泊尔部长会议副主席比斯塔、法国总统政治顾问莫诺、法国前外长维德里纳、韩国时代委员会主席文正仁、海南省省长卫留成、世界石油大  相似文献   

11.
《港口经济》2013,(4):20-22
2012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需求仍然疲软,投资和消费乏力,全球贸易增长下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7.8%的较高水平。长三角地区经济同比增长9.29%,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2.
6月2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印度外长辛格在俄罗斯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广泛沟通,会晤后三国外长还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中提出,三国在运输、农业、能源和高技术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有外国媒体称,中俄印三国很可能构筑大三角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3.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中国认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积极支持中东和平进程,确信实现中东和平是该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该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认为中东和平进程不断取得进展是地区各国安全的保障。我们认为联合国有关中东问题的决议和马德里和会确定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是中东和谈的基础,有关各方切实执行已达成的决议和谅解是中东和谈摆脱僵局的关键。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中东早日实现全面和公正的和平做出努力。谈到阿以冲突,不得不涉及到三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阿拉法特、拉宾和沙龙。本刊特约记者张传兵曾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二秘,他以详实的资料为我们介绍了这三个风云人物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2014,(8):26-27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无疑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关乎两国利益,对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也有着广泛的影响。7月9日-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作为中美目前最高级别磋商机制,本轮对话聚焦两国面临的经济与战略利益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的东亚国家今非昔比,经济更加繁荣,贫困人口锐减。到2010年,昔日贫穷落后的东亚95%的地区将进入中等收入行列。这是世界银行5日在东京推出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但是报告同时也指出,东亚经济体要想更上一层楼,进入高收入行列,还需要克服许多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环球财经》2013,(6):16-17
5月6日 习近平主席会晤阿巴斯总统 5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得不到恢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就不可能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已率先回暖的中国经济,在向中长期经济增速“回升”的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不稳定因素?在后金融经济危机时代,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前来宁波出席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张玉台。  相似文献   

18.
严丽丹 《中国经贸》2010,(11):40-40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经济复苏与挑战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变迁。而要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从政策上进行协调,更重要的是此前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经济治理架构应该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重塑国际经济秩序,加快复苏的步伐,并且预防危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首届“陆家嘴论坛”于近日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论坛上作开幕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金融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仍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努力保持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倪建伟 《亚太经济》2009,(3):118-120
2009年3月28~29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以"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德国、越南、印度、蒙古、老挝、新加坡、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4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涉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总体经济走势、农村发展、区域合作、社会政策选择、政府作用与改革等议题,重点就如何加强亚洲区域合作,"抱团过冬"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