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然而,现在有不少的地方在砸农民的饭碗。有的地方为了“土地财政”搞“大拆大建”,逼农民“上楼”;或借国家建设工程之名,肆意侵占、毁坏农民的土地这些做法让农民失去了生活之源,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地方提到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保障农民利益,但主要都是落脚在对农民的补偿上的。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这些地方搞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本身是着眼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出来的土地,则用于置换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政府由此获得土地出让收益。这部分收益除去对农民的安置、拆迁户的补偿、土地整治的费用之外,还有一大块净收益。  相似文献   

3.
十六、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社会参与 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群众参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难点村”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严把“贷款投向关”,通过农村信用社把支农再贷款投放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近几年来,为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辽宁省铁岭市中心支行确立了把再贷款投放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的方向。为此,一是积极与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沟通,了解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由于经常保持信息沟通,地方政府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划与措施,我们都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掌握,为安排金融支农工作争取了主动权。二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测算资金需求量。每年都要及时组织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深入村屯对农民生产计划、种植品种、资金需求进行大…  相似文献   

5.
《农村财务会计》2001,(8):14-15
现行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征收办法还不尽合理。农民负担过重、收取税费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国家三令五申,随意向农民伸手,面向农民的各种收费、集资、罚款和摊派项目多,数额大;有些地方虚报农民收入,超标准提取村提留和乡统筹费,强迫农民以资代劳;有些地方违反国家规定,按田亩或人头均摊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有些部门要求基层进行的各种名目的达标升级活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在征用农民土地的时候,出现的野蛮拆迁、压低补偿等恶劣行为,这是荒唐的土地产权制度造成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所有权。有了土地所有权,政府和房地产商要征用土地,必须按市场规则跟农民讨价还价,否则农民可以拒绝出让土地。如果不落实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想靠同情、怜悯使他得到公正的待遇是不可能的。目前土地征用中的问题,根源不在地方政府,而在于法律对土地产权的界定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这方面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年各地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采取了许多措施,见到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这方面问题还比较多,农民群众还不满意。有些地方混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随意向集体和农民伸手,有些地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还有不少地方胡支乱花严重,村级债务累累。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问题,是如何更好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保护农村生产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  相似文献   

8.
谁都明白,农田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命根子。但如今,如果你到农村去,只要你留意,眼下有些地方,在一片片葱绿的良田之中,时不时会出现大一块、小一块未耕种的白茬田。为什么被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农田,如今似乎已不具备多大的魅力?为什么有不少农民正开始从世代生存繁衍的土地上撤离?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深入到一些农村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问题的核心是种田比较效益低,农民负担过重。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为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出台了不少强力措施,但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成本过高农民收益甚少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价格一直在高位上徘徊,导致农业生产单位成本上升。与此同时,由于农副产品尤其是粮食销售不畅,价格不涨反跌,致使不少地方农民收入减少。虽然在收购环节,国家进行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明文规定粮食部门在粮食收购中除可代扣农业税外,不准再代扣其他任何款项,但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却无视国家的规定,强迫粮食部门代扣“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致使农民交粮得不到钱,甚至出现了卖粮收入不够成本支出,反而要自掏腰包的反常现象。配套服务薄弱农民种田困难太多不少地方农民种田,存在着机耕...  相似文献   

9.
试谈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过程中的问题李梅努力增加农民收人,是当今农村工作中一件处于中心位置的大事。评价一个地方农村工作成绩主要是看农民收入增加了多少。于是,有的地方就出现了为农民增收,而在"农民人均收入"这个指标数字上做文章的现象。如我市1993年农民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开始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其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不少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即政府有很大热情,而农民反应平淡。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政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是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有些地方农民负担沉重不堪,有的地方侵犯农民经营自主权和混淆农村集体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集体财务混乱和财务不公开问题比较突出,村级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这些涉及经济利益关系的问题,最终都要集中反映到财务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12.
罚款岂能充当“财源”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对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房子盖好了,才搬出一些条条规规,强行向农民收取罚款。在个别地方,罚款竟成了管理的目的,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财源”,出现了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怪...  相似文献   

13.
《望)周刊报道,如果你到农民堆里去走一走,到民告官的地方去看一看,或者把每天的报刊仔细翻一翻,你就会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地方的农民并不满意,甚至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干群矛盾、干群纠纷。那么,到底农民最讨厌什么呢?①讨厌“巧立名目乱收钱”。安徽省枞阳县有个乡镇,不管农民有没育外出打工,是否生产“特产”,一律按人头收“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特产税”。不给钱就“搬乐西”、“砸房子”、“打人”。据说有的地方还向农民收缴“招待费”。②讨厌乡河干部“大吃大喝,多拿多占”。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杨家沟村1997年集体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2008,(8):45-45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农委决定采取“行政推动、部门监管、学校培训、地方扶持、农民创业”方式实施创业农民千人培训。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培训考察与跟踪扶植有机结合,激发农民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农民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企业,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走市场、引导农民勤劳致富、组织农民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5.
坚持合理负担完善土地承包孙百歌,王文忠一、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目前,个别地方以增加集体积累、解决集体提留、调整产业结构等为名随意收回农民部分承包地或将农民的承包地任意划分为口粮田和经济田进而提高承包费的办法,违背了农民意愿,侵犯了农民承...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从引领农民更新思想观念入手。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按照创业技能、营销技能、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产业最新科技四大模块开展农民创业培训,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图为如东县农民创业培训现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冯小红 《中国农史》2006,25(4):77-87
20世纪30年代初,县地方政府为给乡村治理各项新举措筹集经费,骤然加重了农民的田赋正附税负担,同时,其他负担的存在使得农民负担更趋沉重。农民承受了更大的效应损失。由于国民政府的乡村治理转型过分注重政治效应,忽视社会效应,并且各县地方多实施不力,致使农民未得到相应的效应补偿,政府的加税行为呈现出严重的不合理局面。这种局面加剧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动摇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乡村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民增收减负出现了好的势头。但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出现在农村乱收税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挤占、挪用各种政策补贴款,特别是少数地方仍组织小分队强制向农民收缴税费等现象,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当前,要采取多种措施,坚决制止农民负担反弹。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本研究的基本判断是:农民合作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在不同层面上构成了一种互动的联系。在现阶段,农民合作组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政主导趋向及发展态势,而农民合作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虽然已经开始显现,但总体上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