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可提高垄温,抗旱抗涝,有利于利用空间,增加密度,可提高大豆单产20%左右.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主要栽培措施为: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顾问》2021,(5):25-25
去尾芽:经试验观察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为此在切种薯时应对尾芽弃置不用。高垄栽培:高垄栽培两边培土,能增加活土层根茎部位土壤疏松,提高地温,满足早期根茎发育所需温度。  相似文献   

3.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结合黑龙江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来的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选择矮秆或半矮秆品种、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的种植技术,一般比垄三栽培增产15%以上。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目前条件下,平作窄行密植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化学除草技术好、地多人少的地区;大垄窄行密植适于  相似文献   

4.
姜阳 《农家之友》2007,(7S):34-35
西瓜伏播秋收是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栽培新模式,能使西瓜的供应期延长两个月左右,调节了西瓜的上市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是: 1.整地做畦。伏播西瓜要选择地势高、排水便利的沙质壤土。整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4000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为防止田间积水,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宜采用高垄栽培,垄背高15—20厘米,顶宽50厘米,  相似文献   

5.
改平作为垄作:将水田土壤按一定行距起成高20厘米左右的波浪型“垄”,类似红薯的高垄栽培。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在同样施肥水平下,比常规栽培增产7.1%~8.4%,适当增大密度可增产23.8%-34.3%。其增产原因有:  相似文献   

7.
刘其 《农家之友》2010,(15):49-49
针对短时受淹田块,退水后及时排水清沟,及时清除烂叶,并进行田间清理,对泥土较重的植株用水清洗;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扶垄,以除湿和增加地温,有利植株加快生长。  相似文献   

8.
一、施足底肥。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亩施腐熟圈肥或鸡粪2000~3000公斤,并亩施二铵20~25公斤。二、半高垄栽培。一般畦垄高10厘米,垄宽40厘米,垄畦之间距离60厘米。三、化学除草。打好垄背后,亩喷氟禾灵除草剂120~150毫升,喷后与土均匀混合,防光解失效。四、适期播种。夏大白菜7月中下旬播种,用遮阳网覆盖栽培,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到9月下旬上市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冬贮大白菜立秋前后播种,采用点播或沟播在垄背上,轻轻覆土抚平。亩播种量300克。五、促壮苗。播种至出苗,…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品种及移栽 选择早光、长虹二号、明磊或明晶等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忌选重茬地(采用脱霉苗和进行土壤消毒者除外),定植前整地施肥,采用小高垄栽培,垄距90~100厘米,垄面宽50厘米,每垄栽双行,行距18厘米,株距12~15厘米,亩栽8000-10000株。选用5片叶以上的壮苗,尽量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带土坨移栽,做到“上不埋心,下不漏根”:新茎的弓背一律向外.栽后浇透定根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定植深度以苗心基部与土表平齐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木薯高产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产量的高低主要是温、光、水、土、肥五大因素,只有栽培上趋利避害,才能提高产量。下面介绍提高木薯产量的办法:1、地膜覆盖。优点:(1)提高地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疆充分发挥“优质加工番茄之乡”品牌优势,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创建加工番茄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以租赁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农户参与管理,大力推广机采番茄连片种植,统一经营。在田间管理上实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高垄栽培、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采收等技术集成运用,极大地解放了劳动生产力,降低病害发病率,提高了番茄品质,实现了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2.
李素凤 《农家之友》2009,(14):37-39
为了提高冀中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冀中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试验。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品种,减少与大白菜的共生期;秋大白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期提前。该模式中马铃薯产量达37618.01kg/hm2,玉米产量达7493.83kg/hm2,大白菜产量达114640.63kg/hm2,三茬作物总产值62119元/hm2,纯效益48769元/hm2。比露地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37757元/hm2,比地膜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26219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条件落后的高寒旱坡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平均亩产只有1250—2000公斤。如何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宁城县马架子乡科技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偿试,他们采取马铃薯大垄高台覆膜栽培技术,比传统的等距平播平均亩产1350公斤,增产2772公斤,以每公斤0.44元计,扣除各种新增投入,比对照田亩纯增收1010·68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一、改传统的等行距平播方式为大垄高台覆膜栽培方式。传统的等行距平播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17—20厘米,亩保苗4000—4500株。大垄高台覆膜栽培,大垄行距90厘米,小行距4…  相似文献   

14.
<正>地膜覆盖春马铃薯具有增温保湿、出苗整齐、提早膨大、增产增收的效果,特别是可使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春季马铃薯提前收获。其技术要点是:整地起垄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提早翻耕,精细整地,宜采用宽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垄宽0.7~0.8米,垄高0.15~0.22米。选用良种选用早熟、高产、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渝薯1号、中薯3号、川芋4号、费乌瑞它。使用无虫伤、无病斑、无破损、无畸型的健康种薯。亩用种量约需150公斤。大薯可切开播种,每个种薯重30克左右,芽眼1~2个。  相似文献   

15.
一、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效果; 花生地膜覆盖增产增收显著,1982年我市覆盖花生平均亩产411.6斤,比不覆膜增产149%,这主要是以下几点技术效果的作用:1.保墒抗旱。地膜使土壤水分蒸发受抑制,覆膜比不覆膜土壤含水量绝对值高3—5%。2.提高地温。我市花生覆膜后生育期间平均地温一般提高1.3℃以上,总积温增加201.9℃以上,可比不覆膜花生缩短生育期10天以上。3.增强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模式化的栽培技术在东北指的是"二密一膜一卡"采用大机械的栽培技术模式,它包含了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大豆"大垄密"栽培模式、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和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栽培模式。这四项模式是依据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前后茬口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同模式栽培,使品种的遗传特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在生产力水平较高,雨水正常的情况下,可采取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有一种潜育化程度高的低产稻田。这种稻田泥脚深、单产仅300—500斤,籽粒不饱满、米质差。据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改良站等单位的试验研究,这类田低产原因主要是排水不良、青泥层达60厘米、耕层土壤糊烂、通气差,水温泥温只有1.5—2℃,还原物含量高妨碍根系发育。因此,他们采取以开沟、沥水起垄栽培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之友》2010,(7):43-43
水稻杂糯间裁是在不减少杂交稻栽插密度的基础上,每隔一定距离间栽一行糯稻的栽培方式。它利用杂交稻和糯稻的株高差异,充分利用水、肥、温、光资源,在杂交稻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亩增收糯谷50~60公斤,增加稻谷总产和经济收入,同时可将原来种懦稻的田块用于种杂交稻,可谓一举两得。以下是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有一种潜育化程度高的低产稻田。这种稻田泥脚深、单产仅300—500斤,籽粒不饱满、米质差。据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改良站等单位的试验研究,这类田低产原因主要是排水不良、青泥层达60厘米、耕层土壤糊烂、通气差,水温泥温只有1.5—2℃,还原物含量高妨碍根系发育。因此,他们采取以开沟、沥水起垄栽培为中心,增施钾锌  相似文献   

20.
六种食用菌值得开发据国内一些科研、生产部门调查研究,有以下一些食用菌值得开发。紫木耳:肉质鲜嫩、味道独特,既有黑木耳的柔软性,又有毛木耳的清脆性,品质明显优于毛木耳,且生物转化率高,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栽培料来源广。栽培紫木耳既可弥补国内黑木耳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