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鸿阶 《亚太经济》1989,(1):11-15,20
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亚洲“四小”经济发展异常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四小”经济增长是得益于适宜的国际经济环境,实行出口带动增长战略;有的将其归结为儒家文化价值观,以及自由企业制度的作用。应该说,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对“四小”经济增长源泉的综合认定却很不充分。那么,“四小”经济增长源泉是什么?其前景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亚洲“四小”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无不反映在亚洲“四小”经济上。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七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两次经济衰退,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景气变化。1985年  相似文献   

3.
一、“亚洲四小”经济面临的新问题1、内部因素(1)劳动力严重不足“亚洲四小”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急剧扩大,不仅大量需要新的劳动力,而且促使劳动力从制造业部门不断转向服务业部门,结果导致制造业陷入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服务业本身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亚洲四小”各国和地区的失业率日益下降,香港1988年第4季度只有1.3%。一般来说,因为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人失业,所以失业率为3%即认为处于完  相似文献   

4.
进入八十年代后,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四小”的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看来,象六、七十年代那样的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主客观环境已经失去。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经济社会环境说明它们的经济发展已到了重大转折时期。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将关系到亚洲“四小”的未来生存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们对转变什么,怎么转变等问题尚无明确认识、因此今后三五年对亚洲“四小”来说将是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以1985年9月美元贬值为契机,亚洲“四小”相继走出了在1985年所陷入的严重的经济衰退,重新恢复其经济发展势头。它们利用美元贬值、日元、马克升值的良机,大力扩充出口,出口显著增长,如台湾、香港和南朝鲜1986年出口总额比1985年分别增长了29.5%,18.6%和14.7%,1987年的增长势头仍十分猛;同时,它们由于对外贸易的顺差扩大,外汇储备激增,各自的货币相对于美元不断升值,尤以台湾和南朝鲜最为显著。本文将着重分析亚洲“四小”货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自进入虎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石油价格暴跌,日元对外汇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美元调低,金融界最为关心的骑虎难下的美元高利率有所下降等等,正对世界经济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亚洲“四小”经济情况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战后,经过60—70年代的经济发展,亚洲“四小”的财团企业迅速膨胀,成为私营企业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比较财团企业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优于拉丁之说近年来在探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中,一般人都把亚洲“四小”归结为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而把拉丁美洲的三个大国即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归结为内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其理由是走内向型发展道路的是一些幅员较大和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它们的工业化从进口替代开始;而走外向型发展道路的是一些比较小、资源贫乏的国家,它们依赖世界市场,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大多数又认为外向型经济的实绩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明显地比内向型经济优越,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就是这么阐述的。从亚洲“四小”和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来说,它们具有许多本身的特点和地缘政治特点。大家都知道,任何国家实现工业化都必需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新独立民族国  相似文献   

11.
于波 《亚太经济》1990,(4):53-57,7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从50年代末期开始,亚洲“四小”先后成功地步入了经济起飞时期。综观亚洲“四小”,其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条件基本相同,受其历史背景和国土面积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存在着同样的先天缺陷,诸如自然资源医乏、缺少资金、技术和设备,本地市场狭小,外资奇缺,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正因为这些经济成长的先天不足导致了亚洲“四小”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也正是因为这种外向型经济使亚洲“四小”成功地利用世界资金、世界市场、世界人才、世界资源和世界信息,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分析亚洲“四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道路,我们发现,香港与其它“三小”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即是它成功地跨越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常难以逾越的进口替代阶段,一开始就走上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且这种道路完全是市场选择的自发结果,或者说是民间力  相似文献   

12.
张忆 《亚太经济》1988,(4):11-17
出口导向战略的确立与经济增长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时期。此间,“四小”先后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即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14.
闵谊 《亚太经济》1992,(6):12-14
当今,被称之为亚洲“四小”的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所以创造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其高度发展的第三产业。 一、新加坡、香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按国际通用标准,第三产业是指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劳务部门,主要包括四大部类:批  相似文献   

15.
1、发展规划及发展重点 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微电子技术,亚洲“四小”在确定技术发展方向时,主要发展半导体、电讯设备和电脑。 新加坡重视电子技术和电子工业发展,提出90年成为亚洲电脑软件中心的目标。1981年3月,政府颁布了“新十年经济发展计划”(1980—1989年),确立了十年经济发展总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福建社科院亚太所和江苏社科院世经所联合举办的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经济调整及前景研讨会,于1990年9月19—22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的一些观点综述如下。一、亚太经济的宏观环境针对这一问题,与会同志取得了较一致的看法。1、苏东变化的影响。大家认为,由于华沙条约名存实亡,“经互会”已趋于解体,东欧向西方靠拢,东西方的缓和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在此条件下,估计九十年代的亚太地区将进入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目前,军备竞赛已让位于经济竞争,综合国力日益突出。美国的主要威胁已不是苏联,主要是日本的经济威胁。总之,东西方缓和化,打破了战后的“冷战”体制,促成美国和平“红利”增加,使之增加了对外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东国家的开放政策及对亚太地区关注程度的提高,使国际资本流向发生了变化。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将遇到苏东国家吸收外资的强力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产业结构的研究,都按照库次涅茨划分法,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进行相关分析。本文以这一划分法为基础,将亚洲“四小”产业结构的变动机制、特点以及发展趋向作一些比较分析。一、产业结构变动与作用机制的比较战后,亚洲“四小”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相一致,渐渐走向外向化和高级化。其产业结构演变,以战前的产业结构为起点,分为两类:一类为台湾和南朝鲜,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特征;另一类为香港和新加坡,以转口贸易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日本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直接投资迅速扩大,投资部门结构和产业技术层次均发生变化。几年来,日资已深深渗入亚洲“四小”经济的各个领域,对它们的经济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情国力》1993,(1):73-75
一、近三十年来,亚洲"四小"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了东南亚及世界的关注,其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经济高速增长,即将跨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1961—1990年,香港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9%;台湾年均增长率为8.1%;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1%;新加坡年均增长率为8.5%。  相似文献   

20.
一、亚洲“四小”化学工业概况 亚洲“四小”化学工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除香港作为化学品再加工生产和经销地外,南朝鲜、台湾和新加坡都有相当发达的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代表是石油化工。亚洲“四小”没石油资源,从国外进口原油,但南朝鲜,台湾和新加坡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迅速发展了石油化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