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8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整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利率、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政府的扶农政策和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意义出发,介绍了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环境,分析了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最后提出了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贺怀龙 《科技和产业》2012,12(5):139-14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小额信贷。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在1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债务人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现状,采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连凯 《理论观察》2009,(1):153-154
农户小额信贷是我国小额信贷的主力军,在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增加农户收入及缓解贫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农户小额信贷推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不能保证可持续地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因此,应通过“政府支持、政策配套”等方式,尽快建立起“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使农户小额信贷组织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涛 《西部论丛》2006,(10):58-59
中国的小额信贷,起步于1994年左右,最初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际机构的无偿资助,主要用途则集中于扶贫和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近年来,小额信贷发展进一步得到中央重视,如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要求“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2005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而2006年中央1号文件则进一步指出,“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6.
贾云赟 《特区经济》2011,(3):175-176
农村小额信贷是实现农村建设和农户融资的重要手段,它和其他贷款产品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如果锁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降低其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适度提高其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该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而农业保险可以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本文对保险与农村小额信贷相结合的银保结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业银行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推进农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小额信贷业务、完善小额信贷制度;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增强农户合作意识;组建信贷员队伍、完善激励机制;放开利率管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其可持续性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小额信贷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利率角度探讨我国小额信贷的制约因素,以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需求的经验实证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小额信贷需求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衡阳县农户进行调查,用Tobit法分析衡阳县农村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发现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主要因素是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农业及非农业的生产支出。在以上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国内农村小额信贷需求不平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满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的相关信贷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童元保 《改革与开放》2014,(21):9-10,34
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农村信用社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动因,并就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取得的成效,探析了金融抑制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并对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用卡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万泉 《改革与战略》2009,25(10):65-67
与美国信用卡盈利模式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达到规模效益、定价不合理、征信缺失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商业信贷与关系型贷款理论进行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小企业(内资和外资)的融资渠道及信贷约束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利用银企间长期合作关系所产生“软信息”的“关系型借贷”在中国银行机构中并未得到有效使用;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商业信贷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缺位,其作用受到严重阻滞,这是形成中国小企业信贷约束与融资困境的主因,而且呈现“期限错配”和相互拖欠性质,构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微观基础因素;以固定资产为抵押担保的银行贷款要求加剧了小企业融资困境,构建以存货和应收款等动产抵押担保的金融安排是解决中国现阶段小企业信贷约束的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14.
冯安明 《改革》2012,(1):141-14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但至今仍未能统一人们对利率的认识。基于利率理论演变的简要回顾,重点对中西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方艳 《理论观察》2005,(2):66-67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交易行为失范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变革时期,市场缺乏合理的价值观导向,经济个体缺乏相应的经济理性、经济制度及政府行为的不完善。信用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提供信用保障,促进现代市场交易秩序稳定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金融抑制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路径,正规金融制度的信用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诱导”了民间金融的兴起。本文从我国金融市场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元并立的结构,并提出只有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之间的“三方机制”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缺口率、利率敏感性比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四个指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和2007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利率风险进行了较有效的管理,但1年以上资产、负债的匹配上失衡现象严重,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滞后于利率变化趋势;我国传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落后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小额信贷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指出当前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风险性、可持续夏展能力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和非政府小额信贷举步维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创新小额信贷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多渠道筹措资金;针对非政府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和两种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05-2012年A股制造业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利率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名义利率越高,债务融资成本越大,上市公司会使用更多的短期债务,债务期限结构越短;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会越大,上市公司获得长期债务的难度较大,因而会使用较多的短期债务,债务期限结构越短;实际利率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方向与名义利率相反:实际利率越高,上市公司使用更多的长期债务,债务期限结构越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对利率的敏感度更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名义利率的敏感度均比实际利率高。文章为宏观政策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债务结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 board, the current account interest and the loan interest rate vary from banks to countries. Both the current account interest and loan interest of US bank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UK banks. And the spread between the two interest rates is greater in UK than that in US. Why is that? The central banks base rates are always the reference interest rates for other banks when setting up the interest rates of their own. And the economy situation in that country may be a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spread. Moreover, these two aspects link to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we will look deeply into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change in the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s in US and UK, hopefully we can bum a light to figure out the trend of change in bank interest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