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存在认识、观念、体制、政策、能力、评价等方面的障碍.要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一方面有赖于企业外部实施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另一方面有赖于企业加强内部技术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2.
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提升环境保护水准的重要机遇.环境执法工作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建设"两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实施这些对策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完善环境立法目的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磊  张忠潮 《特区经济》2008,(11):135-13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构建"两型社会"需要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障,环境法作为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必将为实现"两型社会"的环境目标发挥重大作用,而环境立法目的作为环境法所追求价值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达,更是对"两型社会"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缺陷,有针对性的补充、强化环境法目的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目标和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的提出,向全社会提出了全面的新要求.对企业成长来说也不例外,"两型社会"建设对企业成长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成长要重新确认企业的本质属性、重新确立企业成长的目标、重新建立企业成长的模式、重新思考企业成长的战略.只有树立新的成长理念,并从思想观念、成长目标、成长模式、成长战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才能真正融入到"两型社会"建设中,如此"两型社会"建设才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两型社会的实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不仅是现阶段最活跃的生产力,而且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带动性、渗透性、倍增性,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缺少的关联技术,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有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建设为长沙市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它需要各方面大力的配合和支持.文章提出城乡一体化是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选择,力求从互动的角度找出两者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产业支持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型社会"建设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文章从"两型产业"的初步界定,产业聚集及结构升级、具体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支持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科学合理地界定"两型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两型社会"产业体系标准、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更多案例的支持以及更广范围的理论探讨,将是今后"两型社会"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特征对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要从观念机制、经济机制、制度机制、科技机制和法律机制上保障这一系统而又复杂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对“两型社会”内涵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两型社会”在新形势下的理论新义,并考察其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两型社会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理念的集中体现。文章从科技、教育、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法制和体制等方面讨论了阻碍两型社会建设进程的瓶颈问题,并简单探讨其产生根源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文章简要介绍了“两型”社会的提出,清洁发展机制(CDM)产生的背景和内容以及我国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方针落实.本文结合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新晃县"两型社会"建设这一课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既具有良好基础和先天优势,又与周边城市群存在明显差距,需要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突破固有的局限性,整合楚文化的优势资源,发展武汉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却资源相对丰富等原因.面临几乎把经济发展、脱贫至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源开发上的两难困境。文章针对民族地区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创建两型社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基地,武汉城市圈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其中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问题被凸显出来.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在"两型社会"的要求下推进武汉城市圈重化工业的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须应对的新挑战,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日、美、德三个国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立法健全、政策激励、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并揭示出国际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衔接、社会公众普遍参与的合力格局是必然选择。这一合力格局的形成,必须以政府绩效绿色考评机制、合理激励机制、有效运行保障机制、企业绿色技术革新机制、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提升环境保护水准的重要机遇。环境执法工作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建设两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实施这些对策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建设与中西部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向阳  周德新 《特区经济》2009,242(3):176-177
在两型社会建设视野下,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应该跳出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格局,以超越传统工业化发展为目标,走出一条新型的现代化之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新型现代化之路需要以加大文化建设和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为根基,以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村居民人文素质的改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