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交叉持股就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特定的目的相互持有对方所发行的股票,从而形成企业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对交叉持股的母子公司来讲,必有一方为主导方(主导企业),即它可以控制交叉持股所涉及的另一方(从属企业)。从会计实务来看,主导企业一般采用权益法,而从属企业一般采用成本法。以下将对此展开探讨。在交叉持股的情况下,母公司(主导企业)与子公司(从属企业)合并报表时,除按照常规方法抵减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外,同时也应抵减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即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按子公司持股比例计算的部分进行抵减,但这种做法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并不等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与子公司持股比例的乘积,即存在股权投资差额,那么在合并报表中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根据子公司获得母公司股权的不同途径,对该股权投资差额有不同的处理方法:1.子公司成立后,向母公司直接投资。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在母公司的账务处理中已将其作为收到的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故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乘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然后与母公司的资本公积抵销,剩余的投资差额归入合...  相似文献   

2.
试析比例合并法的决策有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不断进行分化、重组、合并,形成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合并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集团综合业绩的财务报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务中,合并会计报表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判断被投资企业是否满足合并条件,如果不满足则不合并,如果满足即实施完全合并,并对“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采用比例合并;二是对所有股权投资都按比例合并,即比例合并法。一、完全合并(完全不合并)的缺陷缺陷之一: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难以确定。我们知道,进行完全合并或完全不合并,我们首先必须要对合并的范围条件作出规定。长期以来,人们在争论中达成共识,即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应纳入合并范围,应进行两个基本判断:①直接或间接拥有的股权百分比;②是否实质上拥有控制权。把直接或间接拥有的股权百分比作为基本判断标准,存在着无法克服、不能忽视的缺陷。因为它产生了有趣的“明暗线”现象:即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持股50.01%就可以完全合并,而持49.99%就不用合并。这时,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微小的持股差别,竟然会导致如此巨大的合并会计报表差异?另外,关于股权(所有权)的概念,人们仍心存疑问,如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  相似文献   

3.
胡梅 《新智慧》2005,(10):41-4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追加投资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时,要将追溯调整形成的“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转为“投资成本”,使“投资成本”能够反映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投资单位按累计持股比例应享有的数额。对原来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在追加投资时,只要求在追加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与原股权投资差额摊余数额方向相反时,进行抵销处理,但并未要求“投资成本”反映追加投资后投资单位按累计持股比例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数额。由此可看出,两处理要求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湛忠灿 《新智慧》2005,(9):67-6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变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产生了重大影响时,投资企业应转为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在转变方法时,按追溯调整确定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追加股权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这样处理非常复杂,令人难以理解。下面举例说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账务处理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治纲 《新智慧》2008,(12):13-14
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即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由于该交易或事项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会导致报告主体发生变化,因此不属于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6.
比例合并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合并”。这里指出的“比例合并法”是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中推荐的一种方法,在我国会计界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笔者对此作出说明,以供参考。比例合并法仅针对“共同控制实体”方式的企业合营。共同控制实体是涉及建立公司、合伙或其他实体的合营,每个合营者在其中拥有各自的权益。除了要在合营合同中规定合营者如何确立对这一实体经营活动的共同控制外,其营运方式与其他企业并无不同。共同控制实体拥有合营资产、承担负债、发生费用和赚取收入,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和为合营活动筹集资金。共同控制实体保持自己的会计记录并编制和提供自己的对外会计报表。每一合营者对共同控制实体的出资则作为长期投资记入合营者各自的账簿及报表。依据比例合并法,在合并合营企业报表时,按合营者在合营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中所占的份额与合营者会计报表的类似项目逐项合并,相应地,合营者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合营企业”项目将按其在合营企业的股东权益中所占的比例消除。在合营企业中,合营者通过...  相似文献   

7.
潘皓青 《新智慧》2004,(11A):20-20
一、实务中对于企业控股兼并产生的合并价差的处理。在控股合并方式下,被兼并企业仍然保留法人资格,并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根据《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当控股兼并发生时,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应该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照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对兼并方来说,当对被兼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数额与被兼并方的所有权益不一致时,其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并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余价值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形成的合并价差,作为兼并方长期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这样,实务中企业控股兼并产生的合并价差就是指兼并方对被兼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高于被兼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  相似文献   

8.
郑先弘 《新智慧》2008,(7):18-20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通过向社会定向募集股份、公开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新老股东共同认购等方式增加企业的股本或实收资本。增资扩股是企业一项正常的融资行为。由于增资扩股的形式、途径多样化,可能会引起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享有权益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引发有关会计问题。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被投资单位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相似文献   

9.
事并会计报表的方法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密切相关。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的不同影响可以分为:“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与这相对立。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分别采用“完全合并法”、“比例合并法”和“权益法”,可以很好地反应在“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三种长期股权投资类型下所形成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的经济实质与现实。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追加投资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时,要将追溯调整形成的“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转为“投资成本”,使“投资成本”能够反映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投资单位按累计持股比例应享有的数额。对原来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在追加投资时,只要求在追加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与原股权投资差额摊余数额方向相反时,进行抵销处理,但并未要求“投资成本”反映追加投资后投资单位按累计持股比例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数额。由此可看出,两者处理要求不一致。对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投资单位按持股比例调增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中的股权投资准备。这一规定未区分投资单位是否追加投资以及是否引起持股比例变动的不同情况。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则要求按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后的“净资产&;#215;持股比例-投资账面价值”来确认股权投资准备,增加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但这一处理办法未考虑原投资账面价值中股权投资差额摊余价值的扣除,以及被投资单位扩股价低于或高于原股权投资每股净资产,因此可能会出现计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上述处理办法都可能会使调整后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虽然已经运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但面对变化的行业规则与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难度增加了,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成为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不言而喻。文章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相应的扩展与深化,同时围绕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原则、存在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等论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就上市公司如何从会计政策入手,运用会计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需要会计职能不再局限于反映和监督。而延伸至预测、控制、决策、分析、评价等。会计职业判断不但在会计职能中有所体现。而且它的客观性影响着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基于此,需要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强化会计职能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增加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范围和难度,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如何正确实施会计职业判断,防范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扭曲会计信息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会计制度已逐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也使我国的企业会计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行。但在会计核算实务中,“新制度”的一些实务操作问题也日益显露,如:现金溢余的会计处理;企业进项税额的处理;成本法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有关旧固定资产若干问题的处理。本文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计信息失真之势愈演愈烈。因此,如何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摆在会计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以原则导向为主的会计核算体系,属于原则导向性规则.在复杂、不确定以及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职业判断越显其存在的价值.本文在界定会计职业判断内涵的基础上,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和如何正确认识及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所得税会计中,递延税款的计算既复杂又难懂,在教学过程中笔总结出了一套计算递延税款的程序,从而使其计算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测算模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持适度的外汇储量,对保持一国经济长远发展、汇率稳定意义重大。适度外汇储备量的确定方法有比例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等,根据三种测算模式进行比较,利用阿格沃尔模型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进行测算是符合客观经济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确立法务会计行为边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法务会计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专业会计行为;法务会计行为由法务会计判断、法务会计诉讼支持、法务会计鉴定三部分构成;依据法务会计行为内容界定法务会计的职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