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广明 《魅力中国》2014,(7):254-254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严根华 《魅力中国》2011,(11):119-120
指出合肥市已步入老龄化城市的的行列,且合肥市作为安徽省居家养老的试点城市,必然对居住区老年人休闲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选取合肥市4个典型的居住区进行调查与走访,根据调查结果对舍肥市居住区老年人体闲空间的现状及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居住区休闲空间的设计与规划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居住区老年人休闲空间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逐步退化,环境污染的日渐加剧.人们越来越渴望绿色,越来越注重生活区周围的植物景观建造.周围的植物景观的建造,主要体现在周边小公园,居住区的小型公共绿地的营造上.北方居住区与南方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植物景观营建的物种选择上和配置上.本文就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是人们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其设计理念上要以人为本,贯彻景观生态化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从文化异同、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创建宜人的、生态型居住区,实现居住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居住区中的景观设计(光声水环境)、老人与儿童活动空间以及居住区中的安全与交通问题等的研究,并以"绍兴县城市花园"这一居住区作为案例来研究,给将来的居住区规划打下理论基础,为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全球化的发展,西风渐进导致人们一味追求异域风情,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逐渐被忽视。新中式园林的产生,很好的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融合,成为现代中国风的领跑者。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新中式园林的对比解读,例举新中式风格在居住区、公共建筑以及开放空间的应用来阐释新中式风格在中国园林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孙明 《魅力中国》2008,(2):186-187
进入新世纪,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内在需要。而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郭莹 《魅力中国》2010,(6):284-284
“环境”在这里是指的是居住区的外部环境,是为全体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环境景现在居住区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而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所以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高校景观空间环境中重要的构景元素。校园各景观空间的用途不同,空间中景观植物装饰艺术的形式也不一样。在对校园道路空间、建筑外围空间和公共休闲空间中的景观植物装饰艺术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装饰艺术的魅力,才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校园景观的审美需求,提高校园景观环境的整体质量和校园公众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重庆市景观格局脆弱性评价模型,本研究结合空间自相关Moran’sⅠ指数分析重庆市2015年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探讨影响脆弱性强弱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低度脆弱区占比超过全市面积的50%,景观脆弱性整体较低;Moran's Ⅰ值为0.28,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呈现聚集状态;较高及以上脆弱区主要集聚在人类活动较活跃、各类景观交错分布的地区,低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各类景观较连续分布、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景观脆弱性与各影响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值均在中度及以上,景观脆弱区空间分布与景观空间分布状况、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育林 《杭州研究》2010,(2):109-111
为研究和完善杭州开放空间的评价方法,丰富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并为杭州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以杭州开放空间的景观文化特色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广场、街道、滨水空间和历史文化保护区4个方面,研究和分析杭州开放空间景观文化特色的营造现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幅度效应研究,揭示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和景观空间变化规律。采用梯度环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州区-麦积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空间幅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类型指数在不同幅度区间存在差异,景观水平指数在不同幅度区间也存在差异。在5km~20km幅度区间内尺度效应的差异较小,20km~55km幅度区间内尺度差异较明显,>55km幅度区间尺度效应消失,因此半径为55km的梯度环范围为研究空间幅度效应的有效幅度。空间幅度的变化影响斑块的分布状况、斑块间相邻程度及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杨玥馨 《魅力中国》2010,(7X):222-222
建筑的本原是为人,而人真正需要的是空间。本文论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中,人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构成了客观物质和环境的各种元素(如:空间形态、色彩、光,景观以及家具摆设和花草树木等)的特性,创造出符合功能使用要求,切实体现人的空间感受和审美趋向的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就借鉴西方居住区理论在亚洲创造性地拟定了一套新镇发展模式并开发了23个新镇。经历了"邻里组团中心"、"棋盘式"模式之后,新加坡以榜鹅新镇为试验点开创"21世纪新镇"模式。榜鹅21世纪新镇在继承"田园城市"思想的基础上,汲取新城市主义的TOD模式和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以分层TOD为构架建设景观基础设施,在社区层面全面实践生态策略与技术并普及群众环境意识。学习总结榜鹅21世纪新镇模式的先进之处对我国新城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吉  赵栩  陈睿 《科技和产业》2024,24(5):198-203
通过分析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空间布局特征,并梳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为湖南省乡村红色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85个红色村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7,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地理研究模型,对湘南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南地区红色村落景观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湘南地区的东南部主要呈凝聚型,且郴州东南和郴永交界区分布最为密集;影响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背景因素,以名人故居、抗战纪念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村落和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村落在景观以及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农村交通公里数、人均GDP和旅游业发展与红色旅游村落分布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湘南地区基于红色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湘南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地区间合作,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并构建重点特色鲜明、布局完整的红色旅游村落体系,从而推动跨区域“红色+精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理清高尚居住区的规划建设思路,笔者通过对高尚居住区的定义及特征、规划建设的战略定位、决策原则、基本原则及目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通元国际花园”、“雅赛城”两个高尚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开发业绩。根据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市场经济的规律,预测未来的生活模式,把握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结合笔者在房地产开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通过“通元国际花园”、“雅赛城”高尚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实践,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把高尚居住区定义为:面向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日本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改造与更新策略的分析,结合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旧城改造与更新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旧城中心区改造与更新应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对人的活动空间的重视,注重商业与旅游开发,开展居住区与社区环境改善等模式进行旧城中心区改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植物和水是营造生态居住区自然生态环境最主要的两个元素。如今,将大面积的水体引入生态居住区,已经成为生态居住区开发设计最时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各类房产,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房产所营造的空间包括实体空间、景观空间和以二者依托的文化和信息空间。在房产交易中,景观空间、文化和信息空间属于“软性”指标,而实体空间则是“硬性”指标,在“硬性”指标中除反映二维平面和与层高相关的建筑面积外,还有诸如装修和设备的标准等诸多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对成都市居住小区内部及周边停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居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归结到五个方面的原因,私家车快速增长为其主导因素。根据停车难在居住区的具体表象,提出了障碍停车概念。分析了障碍停车对居住区的影响,进而就停车难问题从规划、建设、管理、交通等方面提出了缓解问题的建议,并将城市P+R模式引入居住区,以期更有效地缓解汽车对居住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