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危机使东部沿海地区以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较大转型压力,加速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黑龙江等老工业基地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与其资源禀赋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下,这些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合理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这类产业,对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又是必要的。国家应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这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河南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逐步扩大,引资来源地集中,项目质量逐渐提高,承载平台在蓬勃发展,同时具有资源、人力、区位、土地等优势。但软环境建设不到位,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承接产业的层次仍比较低。在产业转移的浪潮和中央扶持中西部发展的机遇下,河南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完善不足的地方,积极采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自身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周边国家越南、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FDI区位优势,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转移,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化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位视角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友金  肖雁飞  廖双红  张琼 《经济地理》2011,31(10):1686-1691
运用Hayter区位进入理论构建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中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以及单要素竞争力排名。研究认为:湖北、安徽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综合优势,安徽、湖南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地缘优势,河南、湖北有较强的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山西、河南有较强的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湖北、湖南有较强的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河南、湖南有较强的承接本地市场开发型产业优势。以此为依据,对中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做到“规范发展秩序”,实现“有序承接”。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专业化继续深入必然带来产业的集聚和转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制造业也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不断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伴随着东部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开始往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佳 《时代经贸》2014,(6):214-215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不同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从有利条件上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生产要素优势、区位优势明显。从行业上看,河南省在食品工业、铝工业、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承接产业转移具有优势。河南应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力,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11,(3):142-144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从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入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大势,仍在实施的宏观调控加速了这一趋势的进程。但中部地区幅员辽阔,除了资源和区位等优势外,靠什么争夺产业转移的落地权,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沿海地区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其内在动力是经济发展规律。但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飞到那里。对于中部地区来讲,区位优势郁是相对的,资源优势各有千秋,劳动力成本相差无几,优惠政策被套紧了“笼头”,所能比拼的剩下不多了,靠什么?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该怎样招商?靠什么争夺“落地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承接产业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何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是中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区域聚集指数分析得出东部5省1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中部各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后根据各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确定出中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东部的趋势及西部的选择——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确定了东部五省一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分析了重庆已经承接的东部五省一市的产业转移分布,利用单位企业工业产值分析确定了重庆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并讨论了重庆的其他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继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承接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柳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2,(8):67-68,71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对于承接地来说,则是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客观上存在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加快湖北省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湖北省既有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正面效应,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湖北省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监管体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皖江城市带又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本文从要素禀赋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安徽在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空间问题,认为双方合作空间非常巨大,而且对双方是一个互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借用PREE复合系统,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方面构建了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用2007-2011年面板数据,对中部六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进行测度,表明湖北、安徽等省具有较强综合承接能力,并划分中部地区发展动态类型,分析其变化特征。深入分要素能力得分,结果表明,河南、湖南等省具有较强人口优势,山西、河南等省具有较强资源优势,湖北、江西等省具有较强环境优势,湖北、湖南等省具有较强经济优势,结合经济分要素得分,提出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建议,并提出相应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西部以比较优势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模式,并从西部比较优势产业筛选、人才和资金现状改善方面探讨了保障这一模式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造成了很大压力,促使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为样本,利用产业聚集指数对东部沿海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北产业承接的优势行业了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产业承接过程中,湖北应强化区域特色,实行差异化竞争和产业错位发展,切实提高产业承接绩效。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中部各省加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繁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青海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现状,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计算青海省的产业梯度系数,并计算产业就业吸纳率,分析青海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优势产业,从第二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定位和选择青海省可以承接的产业,以促进青海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来临之际,中部地区急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崛起.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来进行集群式、链式承接,以提升产业内生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中部制造业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ata编程软件,基于对中部制造业20个具体行业的测度分析,明晰了中部省份各制造业的优势行业,得出了各省如何发挥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以通过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来实现高效承接转移产业具体模式路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