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发展趋势的趋同性及其原因已经凸显出违约责任替代的必要性。我国《合同法》第110条规定了用赔偿损失方式来替代实际履行方式的条件。但是,该条第2项“履行费用过高”的规定过于模糊,操作性不强。我国应该适用效率违约理论中的效益原则和经济分析方法来完善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替代制度。  相似文献   

2.
合同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得合同法作为调整经济生活的重要法律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更是关涉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如何对合同履行过程中非违约方进行救济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共同作为违约责任的基本方式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拟从强制实际履行的性质、其与损害赔偿的关系、以及与效率违约的关系来分析强制实际履行在合同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衡量它的适用领域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合同法>)以及此前的<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都没有明确地给"违约责任"下定义,而<合同法>第七章的标题就是"违约责任",所以有必要对其定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瑕疵担保责任自罗马法建立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大陆法系债法中特有的一项制度。我国立法实践中并未规定独立的瑕疵担保制度,而是对于出卖人对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和物的瑕疵的情况,均称为瑕疵履行,未区分不同的瑕疵并与不同的补救方式联系在一起,而是将这些瑕疵履行作为违约行为对待,使买受人获得各种违约救济。首先,我国法律关于瑕疵担保的规定并没有确立像德国民法那样的瑕疵担保制度,只是确定出卖人所应负的瑕疵担保义务,将瑕疵履行责任作为不适当履行责任对待的。其次,论述了我国建立单一的违约责任制度是最佳的选择。再次,提出我出合同法有关瑕疵担保义务条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我国合同法有关瑕疵担保义务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违约金能否作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人们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实践中,由于我国《劳动法》未对劳动合同是否可以约定违约金作出规定,地方性立法对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规定又不够科学,使劳动合同违约金为运用对劳动者非常不利,由此人们时劳动合同违约金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劳动合同法》也对劳动合同违约金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确立的劳动分同违约金制度不利于保证劳动合同的履行,建议对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进行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6.
对侵权与违约竞合下的精神损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通过侵权之诉进行救济,但同时不能获得对履行利益损害的赔偿。只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责任竞合中的损害才能进行全面救济。附随义务在现代合同关系中的出现是确立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它使违约责任的救济范围向侵权责任靠拢。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确立中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四点构想。认为《合同法》第112条是该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违约金责任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确定的违约金的性质是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违约金责任的适用原则是“当事人约定”原则。国家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可以加以干预,但应注意区别对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额的不同规定,对约定违约金的调整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对约定违约金进行调整的衡量标准是“过分高于”或“低于”造成的损失。违约金与赔偿损失、实际履行等其他违约责任方式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并用.但不可与定金并用。  相似文献   

8.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合同履行的抗辩制度、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中有关选期违约制度。通过对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阐释,采用比较法,对我国《合同法》第68、94、108条之规定进行讨论,以期能为我国《合同法》中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些许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同法》第36条应该解释为:法定或约定形式是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瑕疵可以因履行而补正,但《合同法》第36条对于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形式瑕疵补正是否有溯及力以及继续性合同形式瑕疵补正的效力等问题缺乏完备的规定,对于约定形式的欠缺没有予以特殊处理。对此,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向第三人履行问题是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会产生较多的歧义。本试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相近的债权转让、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做了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适用向第三人履行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新的合同法中提出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可能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我们有必要对缔约过失责任与传统民法中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业近年来发展飞速,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实中,开发商与消费者强弱对比明显,消费者利益受损现象严重。《合同法》中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及关于合同解除及无效的规定,均可为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不属于合同责任,它与违约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在我国没有统一民法典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缔约当事人从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签订及履行完毕的全过程中的信赖利益、履行利益,在立法技术上将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本文在分析两种责任共同点的基础上,试图从两种责任产生依据、责任所保护的利益、责任性质、责任发生的时间、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行为形态、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免(减轻)责事由等十个方面对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进行区别,从本质上认识这两种责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严密的责任体系。这个责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本文就两种责任的新规定、新内容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缔约过失责任不属于合同责任,它与违约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在我国没有统一民法典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缔约当事人从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签订及履行完毕的全过程中的信赖利益、履行利益,在立法技术上将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本文在分析两种责任共同点的基础上,试图从两种责任产生依据、责任所保护的利益、责任性质、责任发生的时间、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行为形态、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免(减轻)责事由等十个方面对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进行区别,从本质上认识这两种责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涉他合同,包括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和由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64条是关于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规定,但其内容稍嫌欠缺,且在合同法中的编列位置不妥,因此,合同法应对涉他合同的规定加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中第22条,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应在培训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进行了补充.面对此条新规定,企业在实践中应如何看待培训风险,以及如何依法避免培训风险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将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新《公司法》第28、31、94条对股东的瑕疵出资责任进行了规定,但是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不实时,该股东是否要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履行货币财产出资义务时,其他股东是否要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对此未作明示规定.可以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说,并从合伙协议和共同欺诈的角度论证了上述解说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通常的法律解释方法无力圆满解释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文章借用哲学诠释学“视域交融”的概念,从民众、法律家、法学家的不同角度解释我国《合同法》第107条,发现过错责任原则是更妥当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立法中均有后合同义务的规定.后合同义务与合同给付义务、合同约定义务、先合同义务有着显著区别.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保密义务、照顾义务、不得同业竞争义务等内容.违反后合同义务的法律责任是不同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其承担方式有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赔偿范围为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