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是产业优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灾后重建任重道远,而产业的优化重建是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四川在重建产业时,必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层次,从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进行产业优化重建,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恢复重建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刘云  张红 《现代审计》2011,(6):28-28
自“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中江县审计局在工程投资审计工作中,坚持以灾后重建审计工作为中心,把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坚持提前跟进、全程跟踪、立足服务、着眼防范的审计思路,注重科学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切实有效地开展灾后重建审计工作。我局的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肯定.并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  相似文献   

3.
5·12震灾后的社区重建:含义、策略及其服务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系统、全面、整合地进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方式之一,社区重建能够有效地发动社区居民的参与.开展迅速有效的灾后社区重建,要在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民间资源的整合,坚持发挥专业团队作用的原则下,通过行政主导型或社区动员型的重建模式,分阶段有策略地开展灾后社区生态与公共设施重建、社会救助与重建、心理辅导与心理重建、就业与教育促进以及医疗救助与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灾后重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大地震灾后的重建,要运用战略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对灾区重建实施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须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进行,把灾区重建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此,需要用科学和法治精神,深刻反思与纠正发展模式上的偏差,谋定而后动.坚持尊重自然,顺天而行;坚持救灾要急,重建要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5.
"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北川县人社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部、省、市的帮助和指导下,团结一心,奋勇抗震救灾;共克时艰,奋力恢复重建;感恩奋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振兴创造了再就业工作的奇迹。如今,北川人社人已从悲壮走向豪迈。特别是该局经过三年灾后重建,在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理念;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受到部、省厅的充分肯定及社会各界的赞誉。继2009年被原四川省劳动保障厅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被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7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则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质监时讯     
《监督与选择》2008,(6):6-10
灾后重建国务院近日,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条例规定,"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  相似文献   

8.
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机构设置、立法、规划、资金投放情况等方面对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梳理,并引出对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5点启示:灾后重建工作中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重建工作要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重建规划应按照轻重缓急统筹进行;产业复兴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放在重要地位;产业复兴要把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相似文献   

9.
汶川震后恢复重建要大力借重民间资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尽善 《经济界》2008,(6):16-18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需巨大资金,各级政府及援助资金难以满足灾后重建需求。灾后恢复重建应借重民间资金。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析灾后重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灾后重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用系统学原理引导重建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把防灾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灾后重建工作;用生态效益考量灾后重建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人民是一场沉重的灾难,对中国房地产业是一次严峻的检验.本文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探讨了大地震暴露出的房地产企业问题,论述了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房地产业重塑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卢伟 《价值工程》2011,30(5):84-85
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把握好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文章根据实践经验和对有关资料的总结,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旧城改建和新区开发协同发展的城市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城改建与新区开发紧密相连 ,互为补充。本文在论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了目前在旧城改建和新区开发上的认识误区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使两者协同发展的政策架构、资金运作及规划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塑科学的房地产开发营销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营销观的历史演变出发,分析新形势下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使命,对当前房地产开发营销观的错位现象进行了剖析,以期通过科学的房地产营销观引导房地产开发行为,全面提升房地产开发商的素质和行业的整体开发水平,推动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有助于减少社会风险,增加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影响评估工作显示,灾后重建带来的快速社会变迁背景下,由于地震灾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变化速度的不一致产生了文化堕距,包括:城市空间扩张与市民旧有生活轨迹之间的失调、城市功能的增减与市民价值观之间的失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民原有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城中村自然优势完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完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是实现生态城市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的完善需要首先立足于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城中村特别是自然型城中村,具有相对较强的自然优势,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体系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资源.而在目前的各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很少充分利用这种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此,从强调城中村自然优势对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城中村的自然优势,采用生态改造的方式来改造城中村;同时讨论了这种改造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来忠 《价值工程》2011,30(11):45-48
油气田勘探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地震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储运和工程建设等环节组成。每一生产环节。因所使用物品、所采取工艺条件和所生产产品的不同,其危险分布及危险性亦有所区别。本文以分析油气集输风险为例,识别主要风险有火灾、爆炸、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同时由于油田的石油系统工程分布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线面结构,相连成网,发生的灾害和次灾害,有突发性、广泛性、连锁性和严重性的特点。通过对胜利油田安全生产现状及勘探开发项目生产过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勘探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程度,研究出适合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模式,为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提供合理、可行的安全建议对策措施,同时可为油田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可能的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8.
李铎 《价值工程》2010,29(24):130-130
本文以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为例,通过分析实施员工素质再造的实践成果,进而明确开展员工能力素质建设的关键问题。全文主要从员工工作理念、工作实效和工作信心三方面,提出了实施素质再造应着眼于企业中长期目标、着手于收益关联机制、着力于核心员工培养的工作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普遍的信用危机以及广泛展开的诚信教育表明:信用已是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信用重建刻不容缓。从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的统一中认识信用关系,从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上认识信用基础,从原有观念作用机制与变化发展实践的尖锐冲突中认识信用缺失,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制度和环境要求中认识信用重建,是客观分析信用缺失以及理性思考信用重建问题的基本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王菲 《价值工程》2011,30(33):53-53
论述了星星哨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技术方案,给今后类似工程提出设计、施工及监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