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深入分析黄金储备在美欧日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认为美国政府所持有的巨额黄金储备是美元长期维持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地位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欧元区国家的黄金储备是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因素;相反,日元由于黄金储备比例较低,使得日元国际化程度较低。通过美欧日货币国际化经验,对比我国目前黄金储备水平,本文认为,我国应把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战略决策,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石云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130-130
当前国际体系具有内生的脆弱性,而由两个或多个储备货币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会比单一货币的储备体系更具不稳定性,超主权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但是基于一系列现实原因,超主权货币在近期难以实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入手,通过剖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从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个角度,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马骋 《商业科技》2010,(23):189-189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和建议1.创立国际商品储备体系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经常恶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和国际储备制度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骋 《商场现代化》2010,(23):189-189
<正>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和建议1.创立国际商品储备体系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经常恶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和国际储备制度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2009,(20):42-43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促使人们反思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在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连续发表三篇文章,对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秩序等提出一系列看法和建议,他提出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更是引发了一场观点大战。  相似文献   

7.
《对外经贸财会》2005,(2):53-53
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880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黄金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世界货币,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大部分为黄金,黄金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两国之间的汇率为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由于各国的货币都规定了含金量,  相似文献   

8.
声纳+数字     
《中国海关》2009,(4):8-8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对此建议表示赞同、专家指出,新世界货币“将革美元的命”。  相似文献   

9.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的过度增长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储备货币的最大的特征,是造成货币危机的根源所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攀升使得国际储备货币的规模不断上升,这种过度增长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该文分析了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的成因及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危机,并提出了如何控制这种增长来减轻危机的货币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通过分析主权货币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弊端,从货币产生的历史出发,追寻世界货币的本质,随着"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出,谁来掌管、发行多少、如何对各国货币进行标价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语录     
《光彩》2009,(5)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贷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2010,(33):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发表文章指出,只有国际储备货币才能够完全浮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完全浮动,将风险转嫁给储备货币持有国以及非储备货币国家。对于非储备国家来说,汇率水平、外汇储备水平永远达不到最优。因为这套制度是储备国家制定且有利于他们的。因此,人民币的汇率绝对不可能像国际储备货币那样完全浮动。或者说,在人民币成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之前,不能完全浮动。这也是1994年、2005年、2010年三次汇改给中国的基本启示。李扬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如果走一条不依赖其他货币的路,风险是很大的。在国际化起步阶段,人民币和美元一定程度上挂钩,汇率水平上还保持一定的升值预期和小幅升值,这才有吸引力,而且美元是外界持有人民币的一种保证。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9午4月,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增加到1054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储金国.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物资,自国际货币诞生之初,就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种作为国际货币的币种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国家黄金储备作保障.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8年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相关数据,通过类比与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和各自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该国黄金储备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一国黄金储备量的增加可以有力地推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因而,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水平,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新货币篮子将自2016年10月1日开始生效。IMF正式承认人民币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并列,成为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SDR是英文特别提款权的缩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一种可以用作IM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它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促使国际社会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反思。随着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地位的上升,有舆论猜测人民币将会成为美元的最大挑战,成为国际主要的储备货币。本文从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和储备货币的分析角度出发,联系中国和人民币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袁莉丽 《消费导刊》2009,(16):68-68
金融危机使得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显露无疑。中国适时提出创立新型国际储备货币,有利于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银行存款形式进行货币的保值和储备是中低收入阶层最主要的财富积累手段。如何保护这部分财富并使其长期保持原有购买力是当今中国极具经济民生意义的政策考虑。以美元为储备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结构性的矛盾和流动性的鲁夫效应缺陷:一是单一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所带来的矛盾(特里芬矛盾),二是货币所应当具备的保值功能和由信贷扩张所造成的货币贬值的矛盾。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弹性金本位为核心的二元货币体系的构想,指出这种双规货币制度是使储蓄存款长期保持原有购买力的重要保障,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性解决方案之一,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外汇储备是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储备的组成部分中所占比重较为突出。维持一个适度的国际储备水平,主要是目前从维持外汇储备水平着手。尤其是对本国货币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的一些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黎莎 《商场现代化》2013,(22):194-19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众多国家及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入手,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以下缺陷: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并总结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三种可能性:超主权货币、新金本位制以及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分析了各个路径的可能性,最后认为在国际货币体系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