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复仇的第一种模式是语言轰炸和行为疯狂,第二种模式是以自我毁灭反抗困囿和依附的处境,其复仇母题的书写方式包括阴性书写和阳性书写。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指出她的小说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各种色彩的色彩词语,这些色彩词语在小说的背景描写、人物肖像描绘、人物心理的凸现方面起着重要的修辞作用,这一系列的色彩词语也正反映出了张爱玲小说中个性的色彩世界。  相似文献   

3.
4.
秦军  王旭 《黑河学刊》2006,(1):48-50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悲剧气质。她在小说中,常赋予故事、人物、以一种大的时间跨度,在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对照中,表现个体的微末无力与孤独无助。在她看来,不能重建自我坚执完善的人格,人性扭曲所造成的悲剧是荒凉意味更浓的悲剧,因而“悲观”的气氛始终笼罩在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将“过去”全都凝成一个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以不可言喻的力量唤醒、启示着现实世界里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张馨 《黑河学刊》2011,(4):39+52-39,52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一个不受男人支配、摆布,具有强悍的自救精神的特殊女性,她以自己的老练与智慧主宰着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婚姻竞技场上的胜者。从她身上人们看到了旧时代的女性是如何在困境中"抗争"命运,改变命运的。  相似文献   

6.
7.
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贡献。在她的《金锁记》等小说中不仅善于描写受封建家庭及婚姻残害的女性命运,而且用充满意象和隐喻的文字,一层一层细细地剖开一个个女人的灵魂,将女人在封建畸形婚姻中的心理裂变,即人性阴暗心理的激化过程作了深刻的剖析,使人性毁灭的悲哀与可怕赤裸裸地展现出来,重重地震撼着世人的心魂。在平民化、世俗化的审美追求中,隐含着现代人的严肃思考和深沉的悲悯。这种现代意识,使得张爱玲的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汪洁 《黑河学刊》2015,(3):24-27
亦舒的小说,爱情是永远的主线,其中女性形象最大的特色就是渴望纯真的爱情,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面寻找到一份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的理想爱情。但是,亦舒在大量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陷入对美好爱情的叙述,而是善于以多样的视角来审视爱情。与琼瑶式纯粹歌颂美好爱情的写作取向不同,她从未停止对于理想爱情的探索与思考,这种思考贯穿于亦舒的作品当中,透过第三人的视角来展现,并且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更为深入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刘海兵 《魅力中国》2010,(17):196-196
海岩的小说能打动人、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是作品中的爱情,他极富创作性地对爱情进行独特构制,将爱情推向了极致,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震憾、共鸣、延留,将阅读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和极致。他作品中爱情的极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极端对立化;二是爱情绝对悲剧化。  相似文献   

10.
周晓洁 《魅力中国》2014,(24):95-95
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正面的形象,但是人性本身是矛盾的,人性在形成的过程中必然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而张爱玲是在传统的正面男性形象中挖掘男性负面形象的第一人,对丰富男性的个性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部分男性形象的剖析,探究张爱玲的男性观,并试图结合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探究其男性观形成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与经典佛经《心经》同名。小说《心经》描写了父女畸恋的悲剧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两位主人公形象分析入手,探求其人生选择酿成悲剧的佛学渊源,并试图粗鄙地挖掘佛学旨意对张爱玲其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王安忆是不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但她们的都市小说在题材、女性形象塑造和美学风格方面,在似与不似之间存在着承传与拓展关系,这与她们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女性意识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了她对人生的独特体验,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见和认识,是荒凉的,是悲凄的,也正因为这种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使其小说具有了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4.
李倞 《黑河学刊》2013,(3):32-34
随着2012年先锋文学作家代表之一的莫言,突破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先锋文学作家作品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但由于先锋文学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特质,无疑给非专业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改编自先锋小说的电影、电视作品无疑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对小说文本再认识、再理解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李艳  李倞 《理论观察》2007,4(1):57-5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家庭小说”以其丰富、深邃的内容,精湛、独特的艺术手法征服了众多读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她对具体叙事元素的独到运用以及由此而显示出的隐含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6.
蒂姆·伯顿电影作品中爱情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蒂姆·伯顿无疑是当代好莱坞导演中保持高票房、高人气的导演之一。蒂姆.伯顿所要传达的,不是简单的怪异,似乎在每一个怪异背后,都是他对于人类感情的思考。从他的两部经典影片《剪刀手爱德华》和《骷髅新娘》中可一睽端倪。  相似文献   

17.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2,(14):64-66
当霍格沃茨和巫师世界被好莱坞流水线包装威一部无人不知的银幕巨制后,原著作者JK·罗琳与哈利·波特就一并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书籍作者和主角之一;当HBO把《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打造成一部跌宕起伏的精品魔幻剧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它来自于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笔下奇想;当《失恋33天》在多年难遇的“神棍节”火爆上映,更多的人才认识了在豆瓣上连载自己失恋经历的原作者鲍鲸鲸,而电影热播的衍生效应还包括《失恋33天》原著的市面脱销、书迷的疯狂爆增和鲍鲸鲸本人的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叶利菁 《魅力中国》2009,(18):210-211
欧阳子的小说《魔女》主要叙述的是一个母女间由爱情引发的争执,作品在阐述女主人公——倩如的母亲,由一位"完美而神圣"的母亲变成一个疯狂而变态的魔女过程中,通过小说三位主要人物的勾勒揭示了人物各自独特的爱情观——倩如把爱情看做一种坚定的信仰;倩如的母亲眼中的爱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赵刚的爱情观则是一种尽致的狂欢。  相似文献   

19.
赵宁 《走向世界》2013,(23):104-105
<正>电影画面的浓郁色彩和带给人的浪漫感受,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平面摄影中照相机与电影镜头搭配使用,可营造出如同电影般独特的视觉感受,但是专业电影镜头高昂的价格让人望洋兴叹。本文介绍了一个廉价玩法,让影友在摄  相似文献   

20.
杜红琳 《魅力中国》2011,(2):239-239
在德国作家罗尔夫·布莱辛的长篇小说《爱情马拉松》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长跑的执着表现,构建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对爱情追求的另一模式,相信一见钟情,制订追求计划,历经艰难过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小说中爱情和长跑两条线索的并列,展示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