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和2011年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生了多起对海外企业的收购,目标是发达国家的同行业企业。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这些拥有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的海外企业,达到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等种种目的。中国企业2000年以后才开始探索海外并购,在并购目标的选择、并购过程的实施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方面缺乏经验。本文分析了中联重科并购CIFA的动因和并购后的绩效,为企业海外并购从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实现协同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贺大卓 《英才》2008,(8):70-72
积极参与但又无疾而终的三一重工.在海外并购对象面前担忧什么?这种担忧是否会在中联重科身上出现。对于三一重工一直津津乐道的海外建厂,中联重科为何意兴阑珊?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面临着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文化排斥和法律风险,PE(私募股权)能否帮助企业克服上述跨国并购的障碍?以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为研究对象,探讨PE在跨国并购中扮演的角色、影响机制及并购绩效。主要结论是:第一,中联重科的股东弘毅投资通过高盛与CIFA的实际控制人曼达林基金商议达成并购意向,为中联重科并购CIFA奠定了基础,即PE扮演“引路人”的角色;第二,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参与中联重科并购CIFA,通过设立特殊目的机构淡化国家色彩和降低外方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对我国企业的“认知偏差”,还规避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即PE扮演“摆渡人”的角色;第三,中联重科与三家PE签订期权协议,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成功收购CIFA,因此并购后PE会继续对整合过程给予专业指导,即PE扮演“指导人”的角色;第四,中联重科通过联合三家PE参与并购CIFA,在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文化排斥和降低法律风险的基础上降低了并购溢价,提高了并购长期绩效。  相似文献   

4.
<正>中联重科创立于1992年,是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高空作业平台和金融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全球领先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是工程机械首家A+H股上市公司。湖南中联重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中联重科旗下重要关键零部件单元,专业从事低压电控系统的研发、制造,行业软件研发及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5.
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下称“EM”)公司在长沙正式签署合资建厂协议。该工厂是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项目,主要生产塔式(建筑)起重机。这同时也是继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中联重科占股70%,EM公司占30%。  相似文献   

6.
生产经营基地跨长沙、常德、上海三地,已形成6个产业园区。短短的22年间,中联重科成就了它的重工王国。在2006年全球工程机械排名第24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进入"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联重科进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10强,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工程机械液压零部件如何从“跟跑”变成“领跑”落地长沙黄花机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醒目的登机廊桥——廊桥外观统一刷成绿色,上面写着“中联重科”四个大字。在湖南,无人不知中联重科。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长沙企业,从事高新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是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并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五强。  相似文献   

8.
《物流科技》2006,29(5):82-82
企业“排头兵”纷纷被外资并购 近些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个“排头兵”,纷纷落入跨国公司“囊中”:去年10月,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异军突起的企业.中联重科从1992年50万元起家到2008年实现销售额15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60%以上,规模和效益均实现快速增长,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1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品质》杂志社、品质与品牌培育推广中心承办的"中国企业发展基因:创新·质量"论坛,在北京民族饭店成功举办。论坛上,众多知名专家、行业学者和企业精英畅谈创新、质量。将"中国标准"与世界对接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矩阵最广的企业,中联重科能够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重心加速向中国转移。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9日,在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举行的全体会议上,湖南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发言中说,受金融风暴影响,海外许多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的企业,现金流正陷入危机之中。所以,当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目前已有海外企业与他所在企业接洽了并购事宜,但就是被“钱”捆住了手脚,希望政府能提供信贷支持等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8,(1):33-33
一家企业15年能达到的发展极限是什么?中联重科为“长沙制造”给出了迄今最完美解答:从借款50亿元,发展到总资产近百亿、总收入过百亿,品牌价值33亿元,整体实力居中国同行业第二、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排位第二十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15,(11):129-130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工程机械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化更为集中,逐渐在国际市场取得越来越多的份额,一些发展迅速的工程机械企业也抓住时机,加入到国际并购的步伐中。文章主要是根据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集中主导设备,分析我国在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开发》2008,27(1):127-127
<正>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的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研  相似文献   

16.
凯雷徐工并购虽已近终局,但并购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和暴露出来的不确定细节,仍旧让外界对这起建国以来最大的外资并购国企案充满了“无限想象”。2006年10月26,徐州,深秋的雾气已经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有了些许寒意。坐落在徐州市金山桥徐州工业园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工集团)在雾气的笼罩下显得有些苍茫模糊。这座十层办公大楼的主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集团,酝酿长达三年的重组引资计划,在饱受外界近一年的质疑后,终于几近收官。不出意料,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的并购谈判即将在此前双方新修订的协议中尘埃落…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在中联重科20周年庆典上,臂架展开高度达101 m的混凝土臂架泵车在长沙成功下线。该泵车获得"全球最长混凝土臂架泵车"等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101 m泵车是中联重科相继推出三桥50 m、五桥64 m、六桥80m等一系列最佳桥长比泵车之后,与其并购的意大利CIFA公司共同打造的新一代复合技术产品。相比通用六桥底盘80 m泵车,101 m在底盘仅增加一桥的情况下,臂架长度增加21 m,创造了泵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来见明显缓解,基础建设投资持续在低位徘徊,整个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同类知名企业销量下降(例如三一重工2012年的销售额比2011年下降7.8%,徐工机械2012年的销售额比2011年下降2.5%)。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联重科的销售却呈上升态势,并且其销售逆势增长很好地做到了收入、现金流之间的平衡,体现了销售手段与财务手段密切配合的营销战略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吉英  袭祥德 《中国企业家》2012,(18):65-67,64,15
潍柴掌门人谭旭光依然锋芒毕露,连续狩猎欧洲,他的野心何在?9月3日,一名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师打了一圈电话,询问多家工程机械企业对一起并购事件的看法。这起并购的主角是山东重工集团旗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规模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商及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当天,在山东济南,潍柴与德国凯傲集团举行了高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按照潍柴动力(000338.SZ)9月1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将出资7.38亿欧元,认购凯傲集团新增发的25%股权,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外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开始进入中国,悄悄地展开了对民族产业(大部分为具有行业龙头优势的国有企业)大规模的并购。成立于1987年,管理资产超过3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的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并购我国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简称徐工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案例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