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迅速,其方便、快捷的结算方式深受广大持卡人和商户的“青睐”,目前银行卡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销个人业务的重要产品和渠道之一。同时,银行卡收单业务中的风险盲点也不断凸显出来,其产生的风险,如:洗钱套现和欺诈等违法行为,直接关系到银行资金的安全,关系到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角度出发,分析银行卡收单业务风险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收单机构商户风险是伴随信用卡收单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且随着收单业务的不断发展呈逐步上升态势。商户风险可能给银行、商户和持卡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资金损失,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列举了收单机构商户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风险成因,同时提出了防范收单业务风险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德风险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一方不完全承担潜在风险或现时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卡市场中,各发卡银行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申请人的资信审查,导致了发卡膨胀和授信过度,扩张了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各种信用卡风险。典型的持卡人道德风险表现为持卡人参与欺诈交易,进而否认交易,以达到逃避还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的合作业务主要涉及网银支付、快捷支付、聚合支付、第三方代扣和第三方POS收单等。但随着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风险、客户资金安全风险、洗钱交易风险、银行声誉风险,对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从机构管理、资金安全、交易监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四个维度,明确审计查证思路和重点,帮助商业银行提升风险防范与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持卡人)在特约商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用信用卡支付时需要签名或输入密码。这一行为确认的是何种法律关系?两种确认方式(签名/输入密码)带来的信用卡支付交易收单风险在信用卡交易当事人之间如何分配?目前,国内信用卡相关法律对上述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信用卡受理业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也未达成一致。因此,信用卡交易中各方参与主体风险责任的分配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持卡人因为力量最为薄弱而承担了不公平的风险责任,加重了持卡人的义务。与此同时,如果持卡人恶意欺诈,利用签名或密码存在的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和不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进行信用卡诈骗犯罪,那么收单机构和商户也将面临较高的收单风险。  相似文献   

6.
2022年7月7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要建立健全对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与拦截机制,持续有效防控套现、欺诈风险,对卡组织与收单机构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有效治理收单业务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是先有收单业务、后有发卡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指定专门的银行为境外持卡人到中国境内用卡(仅限柜面的人民币取现)提供用卡环境(中国银行最早作为东亚银行的收单代理行)。这一过程因需要与境外的发卡银行进行资金(美元等外币)清算,同时须按照货币转换费率等国际间清算制度进行清算收付,所以受理网点仅限当时的外汇专营银行——中国银行。1983年,中国银行正式与有关的特约商户签约,开始直接受理境外持卡人在中国境内特约商户的消费并提供资金清算,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自主收单业务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信用卡套现问题较突出.套现的主要途径是持卡人在关系商户或套现中介的POS机上刷卡套现.信用卡套现使得套现者、发卡行、收单机构等各市场主体承受着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扰乱了金融秩序,阻碍了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其直接原因是发卡行之间、收单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所导致的信用卡发卡市场和银行卡收单业务市场的混乱.对此,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监管,严格界定收单机构的责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新政出台     
《中国金融家》2013,(8):12-13
为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障公众合法权益,促进银行卡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办法》共六章五十四条,清晰界定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内涵和《办法》适用范围,对收单机构的特约商户资质审核、业务检查、交易监测、信息安全及资金结算等环节的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规范,提出严格的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银行卡POS收单业务就是签约银行或机构向商户提供的本外币的资金结算服务。目前,各区域中心处理跨行POS业务的联网方式,主要有间联和直联两种模式。区域中心是指银联在各地所属的负责进行当地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的部门。间联模式是指POS终端连接收单银行主机系统。本行卡交易时,交易信息不经过银联,直接传送到收单银行主机;跨行交易时,交易信息先传送到收单银行主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银行卡之所以能成为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的金融服务工具,既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商业银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发卡行在风险与收益间博弈后的必然选择,可以说,银行卡风险与银行卡业务相伴而生。银行卡特有的信用透支功能,跨地域、全天候的快捷结算方式,使得银行卡业务不仅要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欺诈风险。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伪冒交易和以电购、邮购等方式进行的卡欺诈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占整个银行卡业务风险损失的90%以上,平均每13000笔业务中就可能出现1笔欺诈交易。防范欺诈不仅是发卡行确保银行卡业务稳健运营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持卡人权益、保障其资金安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信用卡商户分为特约商户和特惠商户。特约商户是指与银行签定协议同意选择该行作为刷卡交易资金清算机构(即通常说的收单行)的商户。特惠商户是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优惠服务(主要是赠送产品或服务、价格折扣等)的商户。这里我们把特惠商户提供的服务称为“特惠服务”。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低零扣率交易是指特约商户在受理持卡人刷卡交易后,向发卡行支付较少或不支付手续费,主要集中在批发类、建材类、保险类等批发及生产经营领域。持卡人利用免息期既能使用银行资金又不用支付利息,相当于获得一笔无息经营类贷款,因此当市场资金面出现紧张时,低零扣率交易便呈上升趋势。近期,监管机构已加强对非消费领域的低零扣率交易的打击,明确个人信用卡透支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但由于收单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低零扣率交易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信用卡线上、线下欺诈手段不断翻新,让发卡机构和持卡人防不胜防。如何以较低成本有效控制欺诈风险,同时又不影响客户用卡体验,在加强风险防范和改善用户体验中寻找到平衡点,成为各发卡银行普遍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工商银行境外银行卡业务欺诈风险防控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各种欺诈交易提出了智能化、交互式欺诈风险防控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董峥 《中国信用卡》2009,(10):40-41
银行卡特约商户是指与银行签订受理银行卡业务协议并同意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结算的商户;特惠商户是指银行卡特约商户中为持卡人提供特别优惠服务的商户,可给予持卡人消费价格的折扣。特约商户是银行卡产业链上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四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刘翔 《中国信用卡》2010,(10):50-53
随着银行卡POS收单市场的迅速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收单机构在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面临银行卡POS收单业务方面的投诉、纠纷和案件也日益增多。从2008年起,银行卡POS收单市场欺诈交易的金额逐月攀升,收单市场风险逐渐增大。为此,我们对江苏地区银行卡POS收单市场风险进行了专门调查分析,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单业务是指,持卡人对其账户中列示的消费或取现交易存有疑义而向其发卡行提出查询与交易有关的单据或凭证时,发卡行根据持卡人的要求向收单行调阅交易单据并提供给持卡人确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银行卡业务市场迅速扩展,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EMV迁移后形成的银行卡欺诈"洼地效应",近年来,我国银行卡欺诈犯罪案件频发,犯罪手段不断向技术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方式更为隐蔽、手法更为新颖,对银行机构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银行卡欺诈特点、手段与成因的分析,探讨银行卡业务在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银行卡收单的传统定义是指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的行为,其核心是商户审批、定价和签约。随着业务的纵深发展,银行卡收单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新的定义变成了通过提供支付卡交易处理及结算服务,掌握商户关系,进而为商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从而获取交易手续费以及综合收益的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行卡POS收单市场的迅速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收单机构在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面临银行卡POS收单业务方面的投诉、纠纷和案件也日益增多.从2008年起,银行卡POS收单市场欺诈交易的金额逐月攀升,收单市场风险逐渐增大.为此,我们对江苏地区银行卡POS收单市场风险进行了专门调查分析,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