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要向现代化,就必须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过渡到现代化工业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中国需要从理论上对刘易斯模型加以学习借鉴,并对不完善之处加以改进.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模型与中国的适用、应用条件有所不同.本文通过介绍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内容,指出模型的值得借鉴和不足之处,根据国情阐述模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我国的适用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本文拟从中国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出发,对二元金融结构效应进行分析,构建二元金融结构下的货币创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央银行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规模扩张、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效率变化三个角度对武汉市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规模的扩大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重新阐释了刘易斯二元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分析表明,刘易斯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实际上是一个AK模型,这一点是以几何图示给出的刘易斯模型所无法揭示的。另外,劳动力无限供给所形成的微观机制上的AK类型的持续增长,也被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所忽略。  相似文献   

5.
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分别于1960年、1980年和20世纪60、70年代通过了代表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面对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等特点采取的针对性策略,对正处于"刘易斯转折点区间内"的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总结经济发展先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我国实现经济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协调转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视角,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只有地区发展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水平越高、法治环境越完善,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过度时,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能简单套用国外理论分析中国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适用的前提是封闭的市场经济体。显然,我国诸多方面的情况并不符合这一理论假设(一)"刘易斯拐点"的含义"刘易斯拐点"是对发展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性节点的俗称。刘易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从总体特征上表现为“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和转型二元经济结构,具体表现为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就业结构的二元性、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和区域经济的二元性等。转型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转型、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因此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中国在新世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潘国锋  刘良 《企业导报》2013,(10):23-23
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首次迎来经济发展的减缓,经济放缓紧缩了就业市场,劳动力就业形势进一步严重,大学生就业也更加艰巨。本文结合二元经济刘易斯拐点,分析劳动力就业问题,对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12省市的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下,高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解析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农户分层信贷渠道选择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家庭特征、经济特征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自由经济的语境中反思“行为财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步于八十年代后期的行为财务学被誉为财务学领域里的“显学”,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无论在理论层面、应用层面,还是在观念层面都需要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自由经济原理,将“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大厦构筑在政治哲学、知识论和经济学的基础上,使其理论基石更加坚固;本文跳出“行为财务学”仅仅对金融市场上行为主体考量的局限,拓展到对企业财务理念、公司制度等方面的考察,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宽泛;同时还批判了“行为财务学”将“人”作为实验品的做法,在全面研究“行为财务学”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鲜明地提出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财务学”的思想,以此将“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差距及发展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越来越需要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支撑.香港目前是排在伦敦和纽约之后第二梯队的国际金融中心;认为香港金融业的成长具有优越的条件,分析了香港与伦敦和纽约的差距及向世界级金融中心迈进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问题进行研究,自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主要是就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探讨,这是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中最中心的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时,主要是就金融发展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进行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汨罗的循环经济研究开发性金融对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开展循环经济所建立的一套融资模式与原则后,进一步阐明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机制。最后得出我国要开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同时也必须建立起一套专门的信贷支持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周游  胡卫东 《企业经济》2012,(12):21-23
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世界各国纷纷采纳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而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形式,并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低碳金融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探讨了碳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障碍,并为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领域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变迁,传统财务管理不仅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并且还受到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挑战。本文认为,针对传统财务管理困境,应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内部制度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重建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举措,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将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城乡收入协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市场扩大开放和农业发展成果共享设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数字普惠金融中的融资便利、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农民的金融素养作为前置影响因素,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考察农村数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纬目标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研究结果发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增加以及融资成本和风险的下降可以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民金融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的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市场扩大开放、农业发展成果共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协调等途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以黑龙江省农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为例,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业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县域金融制度的安排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当前县域经济中金融供给不足表现的基础上,对县域经济金融制度的重新安排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傅程华 《价值工程》2014,(30):201-202
绿色金融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目前金融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就是绿色金融模式的创新,因此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对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拓展金融业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威山 《价值工程》2014,(14):155-15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收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财政投资资金增长的速度也逐年加快,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和实施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有效地加强对财政性建设资金的管理,以此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发挥。由于,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提升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效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