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全局看,不论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筑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还是“两减免,三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得有“钱袋”作坚强后盾。从局部看,缺粮销区要确保吃饭这第一件大事无后顾之忧,更得精心筹划,科学运作,用“钱袋”为“米袋”保驾护航。有人曾对销区“饭碗饥饿症”,辩证施治开出了三剂“药方”:一保“肾”护胃,力求水稻生产把根留住;  相似文献   

2.
近日,友人言谈中披露了一桩“变通”之事。某村会计首次到沿海大城市出差,想尝尝“桑拿”、“按摩”之鲜味。晚上,“桑拿”、“特殊服务”享受完毕,服务小姐问其开什么票时,其竟明目张胆地求小姐“变通变通”。果然,小姐心领神会。于是,“风流”的“桑拿”名正言顺地变成了“招待费”。闻之,感慨颇多。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变通”一词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和“时尚语”,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它不像“变更”那样直露,亦不像“变改”那样鲜明,它含蓄、委婉、动听。既要“变”(改变原则),又要“通”(通…  相似文献   

3.
释"陸"     
徐山 《中国农史》2004,23(3):15-17
本文分析了“陸”字的甲骨文形体,《说文》“陸,高平地”的释义为“陸”一词的本义所在。“陸”一词在甲骨文形体表现时,在“大陸也。山无石者”义的部件“阜”的基础上,加上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且形体上下重叠的情景,实际上透露出这样两方面的事实:其一,麦子可以在该“陸”之地种植;其二,人们可以在该“陸”之地居住。而“陸”字右边上下重叠状,说明了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的情景在“陸”之地是多见的。  相似文献   

4.
王大庆 《中国农史》2004,23(1):103-112
“本”和“末”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一对特定范畴,“本”泛指农业,“末”泛指工商业。所谓“本”、“末”观,就是指古人对农工商业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其中包括“重农轻工商”的观念。古希腊虽然没有与中国相对应的“本”、“末”概念,但却不乏对于农工商业及其关系的思考。本文即选取古希腊的几位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或立法者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古希腊人的“本”、“末”观进行一些粗略的考察,以期获得一个总体性的认识。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与中国先秦的情况相似,古希腊的思想家或立法者无不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工商业居于次要地位,而且,对待“末”业的态度也存在着相对宽容和相对严厉两种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希文明所处的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5.
“瘦得像根柴,黑得像块炭,说话娘娘腔,行路如闪电”,这是山东省昌乐县朱汉镇李钦官庄村会计崔庆友给人的第一印象。虽说此人才50多岁,但干会计的经历却有近30个年头了,因此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老革命”。这些年,“老革命”可没少与“新问题”打交道。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在对村级财务收支审核管理中,通过对“退回单据”实行追踪管理,清理了一批财务“死角”,规范了村干部行为,严防了个别干部对“退回单据”违规处理的侥幸心理,增强了村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保障了财务管理的规范运作,促进了拒腐倡廉工作的开展,让“退回单据”挡住了伸向村集体的“不廉之手”。近年来,这个镇在推行村级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实行村账镇管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强化对村级财务收支的监管力度,针对村账审计中的“退回单据”疏于管理、乱变“面目”的违规处理现象,实行追踪管理。即镇经管站审计员对退回…  相似文献   

7.
上小学时读过唐代诗人李绅两首“悯农诗”。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首千古传唱的短诗,是当年未作官时的李绅在对统治者生活荒淫糜烂深恶痛绝的心境下写出的杰作。令人遗憾的是,同一个李绅,在做了司空大官后,却把从前的“赤子心肠”撂在一边,过起了“一餐钱十千,艳女舞席前”的奢侈生活。当大诗人刘禹锡罢官回京时,李绅请其赴宴,桌上摆满山珍海味,还有娇娇靓女歌舞伴酒。愤世嫉俗、哀痛民生的刘禹锡当即写下了一首“七绝诗”,…  相似文献   

8.
两位村干部到省城办事,同村暂住省城的一村民为其远道而至备席接风洗尘,孰料,他俩除口头感激之外,竟当即以白条许诺“照顾‘工日’300元”相回报。这岂不是拿着“工日”当钱花不仅如此,这个村的村干部平常到小卖部里买烟酒、苹果园里买苹果、西瓜大棚购西瓜……也许都以“工日”作为付款形式,在他那个势力范围之内,“工日”简直就是充当一般商品等价物的“大团结”,处处可以当钱花。合法的“工日”仅包括“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两部分,即通常所说的“两工”。承担“工日”是一种农民负担,为减轻负担,国务院颁发的《农民承…  相似文献   

9.
他经常被人当成农民,即使在出国的时候,与国外的一些政要交谈,也会被称为“像农民”。他是我国“三农”问题资深专家,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日前,他走进央视“对话”栏目,就“三农”问题作了精辟阐述。  相似文献   

10.
秉承“引领绿色消费食尚,营造绿色产业商机”的主旨,朝着编委会日前确立的“打造中国绿色食品第一传媒品牌”的目标,本期我们着力“以绿色食尚促绿色产业,以绿色产业创绿色食尚”,试图用“绿色”的主料,烹调出一道“食尚”的大餐,奉献给广大绿色消费者和绿色产业界的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11.
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全邵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使“三农”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就“三农”抓“三农”的时候,“三农”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而当我们一旦把思路调整到跳出“三农”抓“三农”的时候,效果却会大不一样。地处武陵山腹地的贵州省铜仁地区,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说"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昕 《中国农史》2004,23(3):8-14
耦耕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按农事需要而适当结合的耕作方法。由于它的结合前提必须是两人或两件农具,因而产生了“耦耕”这个名称,凡具有同时使用两个或两种农具完成同一种农艺;或两人、或两具协作完成同一种农艺的耕作方式都可称为“耦耕”,或简称为“耦”。“耦耕”这类工作方式,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可能会变换为不同的农具和不同的结合形式。历史文献中的“耦”字,多数情况下不是指农具。许多情况下是“耦耕”一词的缩写,是指的耕作方法,而且是不断变化着的耕作方法。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上,在局部时空范围,可能出现过名称为“耦”的农具,但没有形成定型的农具传留下来,所以在总结传统农具为代表的《王祯农书》中,也没有称为“耦”的农具。  相似文献   

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在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确定的重点工作就是打击与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制假售假不法行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强综合治理,营造食品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工商部门在治理“餐桌污染”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治理工作仍然困难重重,“餐桌污染”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我们应该寻找原因,探求对策,从根本上遏制“餐桌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05年第6期“账务实例”刊登王焱的《浅谈“转移支付”资金的核算》一文中提及:对于不能一次性从转移支付中出资的工程建设项目要通过一段时间累计集中的核算,可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有关费用,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工程完工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将“转移支付”转入积累,借记“转移支付”科目,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笔者认为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村本级工程建设项目不妥,愿与王焱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乡自1995年开始对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在不改变集体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由乡农经站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目和资金,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把“六关”,实现了村级财务规范化运作。一把票据审计关。在审计票据时,他们坚持“四章五有”齐全。“四章”是单位公章,经办人章(签字),审批人章(签字),民主理财小组章;“五有”是有日期、有名称、有数量、有金额、有用途。对不合理违规的开支,一律不许入账,对手续不全的,一律退回补齐手续再报,杜绝了各种不合理开支以及“白条”入…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普遍建立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用来兴办村内道路、桥涵等公益性事业,这项制度,符合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减轻了农民负担,意义重大,深受农民欢迎。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杜绝借机乱收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操作时应坚持“四大原则”,规范“一事一议”。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20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小康”:国民生活水平的概念“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国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般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  相似文献   

18.
曹顺仙 《中国林业经济》2006,23(6):30-33,37
“环境资本论”是关于“环境就是资本”、对环境进行资本化经营等一系列思想主张的统称。它有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保护环境。“环境资本论”的现实目标是要“让资本跟着环境走”,取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倡导的主要原则是“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环境资本论”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但它与当代环境观、资本的内在逻辑之间存在着悖论,难以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有利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所以,必须超越“环境资本论”。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春在三月。   三月,是春风鼓荡的日子;   三月,是种子突破的季令;   三月,是人民盛会的时节;   三月,是民族运筹未来的月度。   年年三月,岁岁春风。今年中国的三月,却是如此的不同。依旧春风吹来,依旧“两会”召开,这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两会”,而“两会”上又展开了新世纪之初的宏伟蓝图——五年期的“十五”计划、十年期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大方案。   举国欢腾,举世瞩目。当“两会”期间北京自然气候还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盛会和令人鼓舞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团场连队干部承包土地受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益等因素制约,同时可以解决劳土矛盾等现象,但是在基础层还不存在干部承包土地的政策环境及易产生“地下”形为。为了使干部承包土地公开化,防止“以权谋私”的现象的发生,依法规范干部的承包,使之浮出“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