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改制一般为政府主导,当地财政会有处理办法,总的原则是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项目。经批准的评估价调整资产价值,如固定资产,其净值计人资本公积,原价一般不变,通过调整累计折旧处理。剥离的非经营资产直接冲所有者权益如资本公积等。存货评估减值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已作为资产损失核销可资产评估减值并已调整的有者权益的,不再提取。  相似文献   

2.
自财政部于1999年10月开始发布,要求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到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又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八项。几年的实践证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企业有效避免不良资产的生成,消化泡沫资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鉴于此问题,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对有关资产减值的范围、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相关信息披露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定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推行。可见,资产减值准备已越来越被理论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设置资产减值准备的实际意义及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明 《经济师》2006,(12):245-246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金融企业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减值准备的计提,面临企业管理者追求经营业绩、资产减值确认标准和计量标准模糊、会计环境局限和税收政策矛盾等问题。针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其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减值准备计提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引进社会中介机构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根据我国有关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实际工作中,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提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极大地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并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地遏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缺乏会计信息、价格市场机制等,资产减值的确认及计量仍需大量的会计估计,这仍可能被一些作为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指出了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实务计提运用中的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财务会计系统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资产减值准备金的计提要具有相关性和有用性,一定程度上会计面临的主要是判断和估计,特别是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借助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才能加以正确的判断。笔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在单位内部成立资产专家技术鉴定小组。负责资产项目的评估工作。专家鉴定人员将评估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实物资产的逐项现场勘查评估过程及预计资产价值的计算依据、计算过程形成书面文件。作为财务部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取得各项资产时,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的帐面价值进行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新准则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企业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措施。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谨慎性原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扩大了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理解资产减值准备,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与以前的规定相比,改变之处较大,新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仅就资产减值变化及实施设想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现状。计量分析中通过建回归模型,对中国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上市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并不明显。与一般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同,银行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时会更关注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经营的稳健性,盈利能力、资产运用能力属于次要的财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1)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损。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3)应收款和对外投资的减值要根据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认定。这项工作就目前来说,在我国还很难做到。(4)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虽然是按比例提取,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资产的种类多,要对成千上万种资产的可变现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确认和计量,难度太大。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8项,涵盖了企业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几乎所有资产。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存货、应收账款、委托贷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仅要求小企业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跌价准备)。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小企业只对流动的资产提取了减值准备,这是因为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如果一个小企业当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后认为同定资产已经贬值,应计提5万元的减值准备,如果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那么应列为当期的营业外支出,利润因此减少5万元;如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不对同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4.
李霞 《经济师》2011,(12):157-158
根据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夯实资产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文章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黄宏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60-61,67
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按照谨慎性原则,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虚报资产,增强了上市公司资产的真实性,同时也提高了会计披露信息质量。但与此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定会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中国自1999年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以来,上市公司不断通过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主要阐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如何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的,以及对此产生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财政部于1998年初颁布了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不仅保留了原计提坏账准备,而且新增加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但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如何提取的?计提准备有什么必要性呢?提取各项准备对会计信息有什么影响呢?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年度之间转移利润,因而成为某些公司调节利润、管理盈余的"法宝".2007年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这条通道被关闭了.那么上市公司会不会开始执行前突击转回或减少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8.
马玲  杨文会 《经济论坛》2006,(20):139-140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但是,近几年的会计信息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大多成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告的有力工具,使经营者从形式上完成受托代理责任变得轻而易举。而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和净资产的所有者,承担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风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直接影响到所有者的权益,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税法与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运用稳健原则比税法早提取各种损失和费用,这也会产生许多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如企业一定时期按照会计制度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与税法认定损失时间不同而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债务法对产生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需全部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免妨碍全面摊配法的使用。配以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并同时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果有证据显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有多半可能不能实现时,在每个年度末对其部分或全部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菊 《现代财经》2006,26(10):44-46
企业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会减值的,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内涵的确认与计量的分析,应针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完善和规范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