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1年世界经济处于全面衰退时期,三大货币体系的国家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下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状况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从事世界经济预测机构的预测方法及出版物概况,综合了国际机构及民间机构的材料,对2001年世界经济进行回顾与对2002年作了展望,以供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1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同时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2002年受世界经济影响,我国经济将继续呈现缓慢回落状态,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同时针对加入WTO以后的要求,加快深化改革、建立规则、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
2001年第二季度哈萨克斯坦经济和社会领域相关部门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财政系统运行平稳,国家确立了新经济原则的管理制度。国家经济进入新的稳定增长期。上半年哈国所有最重要的经济领域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4.
2004年,全省对外经贸在“十五”以来连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创历史最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加速向新的行业和地域流动,对外经济与全省宏观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 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中性.完全可以使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平台上继续发展。问题在于。产能全面过剩的出现和由此引发的通货紧缩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6.
张永军 《中国报道》2011,(12):50-51
面对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环境,2011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经济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2012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健基调。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四大亮点。最大亮点:“四力”合推马力大。一是政策支撑力。2003年,宏观经济政策还将保持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继续保持,将有利于投资和消费的稳定增长。二是市场活力。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中国的市场会更具活力。三是群众的创造力。十六大以后,随着政策、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随着公平、公正使用社会资源的新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人身上隐藏的创造力将会得到…  相似文献   

8.
一、2007年经济形势回顾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状态,需求调控进一步完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量平衡关系继续改善,保持低价格的基础继续改善。从中长期发展轨迹看,可以继续保持高增长、低价格的格局。主要的问题是: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资金流动性过剩与房市、股市问题结合,潜伏了较大隐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的主要挑战,仍是投资速度快及过量的资金流入。内地政府可选择的政策不多,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及贸易控制措施,看来难以避免。 香港内部需求强劲势头预料可持续,资金流向仍将是2007年的重点。预料香港经济在今年会继续快速增长,惟增幅会略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0.
朱希伟 《浙江经济》2005,(24):22-23
2006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双稳健”的基本政策取向,继续控制投资增长,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为经济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创造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03,(6):41-44
(一)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如果我们能够在2003年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不出现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冲击,据预测,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将保持2001年出现的较好的增长势头,增长率有望达到8郾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3年将达到50370亿元,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6郾1%和16郾6%左右。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为我国经济未…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一季度,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回升的势头。同时,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流动性开始收紧,各项货币指标明显回落。下一步,还需着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勇 《亚太经济》2001,(3):30-33
在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良好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2000年越南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或的基础还不稳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15.
肖林 《上海改革》1996,(4):10-12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头一年,也是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起步年。把握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并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今年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上海经济增长态势、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涉外税收三大政策调整的影响等若干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余斌 《中国发展评论》2010,(2):14-18,99-105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初步企稳的基础上持续回升。其中四季度经济增长达到10.7%,全年增长8.7%。2010年,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总体上好于2009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方针,经济运行有望在2009年持续回升的基础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宏观经济出现的重要转机,为2001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但2001年经济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01年经济运行将比较平稳,经济增长率可能比2000年略低。  相似文献   

18.
按照去年的发展态势,并且考虑口径调整因素,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将达到9.5%以上,保持全年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成定局.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出发,虽然从2005年开始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即已出现下行趋势,但是只要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中性,完全可以使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平台上继续发展,问题在于,我们必须防止产能全面过剩的出现和由此引发的通货紧缩风险。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固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货紧缩也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相当有利,特别是作为十六召开后的第一年及政府换届的一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还会继续高涨,全国经济增长率将会继续保持在7.5%左右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11,(24):37-3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