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企业应对中美“337争端”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美国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为由,屡次对我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发起“337调查”。从案件的数量、规模及持续时间来看,我国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之一。根本原因在于中羡贸易严重不平衡,美国想要利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扭转其国际贸易中的劣势。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努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涉案时要积极、及时应对,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6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先后启动4起直接涉及中国内地企业的“337条款”调查,占同期“337条款”调查案件总数的36.4%,20多家中国企业被指控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涉案产品包括农用拖拉机及割草机、农用车辆、  相似文献   

3.
王剑 《中国海关》2006,(12):66-67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针对国之一。在不断增多的调查中,中国企业极少胜诉。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应美国企业的要求,就中国圣奥化工有限公司出口的橡胶防老剂侵犯专利一案发起"337条款"调查,并作出了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裁决。中国企业进行了上诉,并就专利说明书中的"控制量"一词的解释进行抗辩。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最终判定中国企业胜诉。本案是中国企业在美国"337条款"调查中少有的上诉并获胜的案例。对本案的分析,有助于中国企业今后在应对美国"337条款"调查和诉讼中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华337调查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秀健 《商业时代》2006,(4):70-71,80
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多地面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基于“337条款”发起的调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最主要的受害国,该调查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对美的出口贸易,文章通过对美国337条款调查的解析,梳理出我国企业深受其害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337调查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有变通性和杀伤力的贸易保护手段,其实质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幌子来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近年来,我国已成为遭遇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电子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大行业,在所有的涉华337调查案件中,涉及电子产业的案件约占调查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的现状及法律分析,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337条款”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遭受的贸易限制日渐增多,美国企业频繁地提起涉及中国产品的“337条款”调查,截止到2005年5月,在US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一、美国“337条款”及其特点(一)美国“337条款”主要内容所谓美国“337条款”,最初规定于《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条,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它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之后的《美国1974年贸易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关税与贸易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  相似文献   

8.
美国劲量电池公司声称中国多家电池企业出口的无汞碱锰电池侵犯其"709专利",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中国企业以其专利不具有确定性进行了抗辩。在上诉阶段,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维持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认为美国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因缺乏确定性而无效。该案是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多项337调查案中中国企业胜诉的少数案例之一。本文在概述案情的基础上,归纳了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判案的思路,并就中国企业今后如何应对美国337条款诉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对外国发起"337调查"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不仅给中国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从调查数量、调查的主要诉由、中国被调查的涉案行业以及中国被调查企业胜诉率分析中美"337"调查的现状,分析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的原因,并归纳"337调查"对外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337调查"是比"反补贴"和"反倾销"影响程度更为严重的贸易壁垒,打着法律的幌子,有助于美国政府更好地操纵调控美国进出口贸易,也逐渐成为美国打压我国经济发展,阻挠我国企业进入美国国际化市场的威力武器。中国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的次数在总调查案件数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竟已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所占比例为55.26%。美国ITC频频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且多次都是对中国某一行业领域的众多企业进行调查,打击面极广,行业受损颇重。文章对专用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列举了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受"337调查"的典型案例,提出了行业应对"337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盾牌—337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针对中国企业的输美产品发起的337调查案件的戏剧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遭遇到337调查诉讼的打击,本文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历年来619起337调查案件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希望能够让我国的出口企业对337调查诉讼获得一些直观的了解,并提供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337调查"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变通性和杀伤力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企业在"337调查"案件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分析我国被提起"337调查"的现状和频发的原因,提出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措施,以期对中国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鲁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92-94
美国"337调查"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变通性和杀伤力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企业在"337调查"案件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分析我国被提起"337调查"的现状和频发的原因,提出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措施,以期对中国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337条款”是美国外贸法律体系中调整外国产品的关键条款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具有高级知识产权内容商品数量的增多,美国利用“337条款”对中国企业提出的投诉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该条款对美国市场的保护,使得我国产品对美国出口极为不利。我国企业需要尽快增强对“337条款”的认识,以便在对美贸易中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两起案例看如何应对美国“337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86年中国首次遭遇美国"337调查"后,美国对我国企业实行的337调查呈愈演愈烈之势.截至2008年期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共发起90余起337调查,受到337调查影响的行业和产品从机电类辐射到了轻工、化工、生物、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和产品.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通过从分析近年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起的“双反”和“337调查”案件入手,深入剖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美国“337调查”程序是根据“337条款”筑起的一道贸易保护的知识产权壁垒,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相比,“337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因而更加容易阻止别国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杀伤力更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布告栏     
《中国对外贸易》2013,(2):96-97
2012年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发起13起337调查国家知识产权局1月8日举行工作会议,局长田力普在会上表示,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作为遏制我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他透露,2012年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达到13起,仍处于历史高位。据悉,美国2012年"特别301报告"继续将我国列入重点观察名单。同时,美对我发起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新年伊始,美国教授对全球30家企业发起的LED337调查案件,带来了中国LED企业的不小轰动,对于中国自身技术还不尽完善的LED企业来说,这一起诉无疑将其挡在美国、欧洲甚至南美等地市场的门外。对于一个八旬的老教授,为何要在专利即将到期时发起起诉?这起案件又将带给中国企业什么启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律师及企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池行业是以出口为主的行业,该案的胜败将严重影响我国电池产品的出口和行业的发展。2008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对美国劲量控股有限公司(劲量公司)诉中国电池企业碱锰电池专利侵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裁定,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全部无效。这意味着持续5年之久的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组织联合应诉的美国“337电池调查案”,以我方彻底胜诉而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