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作为世界贸易厚积薄发的中国,近年来日益受到美国反倾销的困扰.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在美国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绝对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入世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或期盼,通过加入WTO,中国在美国等国家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可以得到彻底改变,从而一举扭转多年来在国外反倾销诉讼中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案件中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企业出口产品频繁遭受反倾销诉讼.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法律上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我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同时客观上也会促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和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反倾销诉讼,又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改变我国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带来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3.
务实看待"非市场经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例仍在激增.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诉讼数量占全球的15%,其中70%最终都被裁定为倾销,以机电、五金化工和轻工等行业最为集中,影响了我国近20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因此,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目前,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胜诉率只有35.5%,这种比较低的胜诉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常使我们应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此现象在学术界、企业管理层再次引发对"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宋敏 《商业科技》2008,(16):16-16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5.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已成为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大量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让中国企业屡次蒙冤受屈以致十被动挨打;同时它也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不利的。在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原因的过程中,有必要重点分析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早在中国入世以前,"非市场经济"问题就一直困绕着中国企业的出口,中国入世时,这个问题也没有饶过,并被写进了入世议定书,时至今日,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事关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本文就这个话题不揣陋见,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已连续l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5月,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再次宣称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次扣人心弦。本文首先阐述了"非市场经济规则"及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法渊源,然后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以期探寻美欧等坚持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款(ii)规定,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确定可比价格时,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第三国价格作为确定倾销的正常价值。同时第15条也做出规定,该歧视性条款将在中国入世15年后废除。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规定意味着中国将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然而近年来围绕中国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国内外又掀起了争论。本文在考察中国入世条款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由来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的主要争论,并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歧视性反倾销条款对中国经贸的影响,最后针对部分国家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中国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出口企业。文章以此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WTO上诉机构对中美双反案和中欧紧固件反倾销案的两份裁决的研究,认为这两份裁决分别从不同侧面表明,身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和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企业在贸易救济案件实践中各有利弊。中国企业即使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在未来的贸易救济领域仍然可能遭遇到严峻挑战。中国学界和实务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11.
WTO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针对不正当贸易的一种制裁方式,但因为世贸组织的规定不够详细,许多国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替代国制度,认定中国的出口产品构成倾销,导致中国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本文分析了世贸组织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和替代国制度,对其进行法理和经济的分析,对中国企业应对倾销指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加入WTO谈判的最后结果,中国加入WTO以后仍将长期受到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规则制约,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却仍然因种种因素,在反倾销等方面处在与其他WTO成员不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西方各国的反倾销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更使得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本文从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入手,分析了它与对华反倾销的关联性,研究欧盟对华反倾销中替代国选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阐明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危害及不良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部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的视线又回到了2001年中国入世时递交的《入世议定书》中的专门针对中国的歧视性的"特殊保障措施"(以下简称"特保措施")。我们知道"特保措施"自产生以来就是美国专门在其国内法中规定的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但结合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实际运用来看,美国却在不断上演既承认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又排斥的自相矛盾逻辑。针对美国因自我利益膨胀而致的反复无常,我国应辩证的看待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入世以来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入世两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贸易壁垒大大减少,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转向采用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既面临特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新的歧视性贸易救济手段,又在反倾销调查中依然遭受"非市场经济"的待遇,继续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16.
国外对华反倾销诉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就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署的有关协议,中国企业应诉外国反倾销诉讼在加入WTO后15年时间里一定程度上仍受制于与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殊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反倾销规则。这也预示着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华反倾销诉讼的高发率在所难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冯军 《国际商务研究》2016,30(6):84-88, 94
《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涉及的是中国在反倾销和反补贴中的价格公平比较,被认为是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实际上,该条规定的是在何种情况下适用"替代国价格"以及在任何情况下"替代国方法"在中国"入世"15年后的适用必须停止。替代国价格适用与否和市场经济地位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不可混淆。《中国加入议定书》和WTO协定中对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地位没有任何规定或标准,与"非市场经济地位"有关的仅仅是一些WTO成员方的国内法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19.
欧美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反倾销已经成为WTO各成员国广泛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它具有形式合法、操作灵活、不易遭到报复等特点。可是,我国却是国际上遭受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国家,其中来自欧美的反倾销最多。美国和欧盟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他们对华反倾销行为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同时对双边经贸关系和正常的经济往来有着重要影响。欧美经常以市场经济地位为手段对中国的产品提起反倾销,他们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简称NME;或称国家控制经济、中央计划经济),这是我国出口产品被裁定存在倾销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虽于2005年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自2010年以来,仍然四次通过"特殊市场情况"的认定,持续采用替代国价格认定倾销幅度。中国同时也是2010年以来此种认定的唯一受害国。中国冶金产业占据澳大利亚市场的相当份额,是引发贸易救济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问题与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机关广泛的行政裁量权,为贸易救济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的诉讼实践表明,此问题唯有通过国际法渠道寻求救济。一方面,澳大利亚对"特殊市场情况"的解释违反了WTO条约解释规则,因而可以通过诉讼澄清WTO条约间关系加以解决。另一方面,维护WTO法治环境的同时,中国还应通过WTO诉讼,寻求他国对中国特色经济体制合法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