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锦明 《江苏商论》2004,(9):127-129
随着外国投资的增加和产业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还不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本文对我国如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金志  仇逸 《中国工商》2004,(12):28-29
我国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车间”,名号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制造业肯定有自己的软肋。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显著的今天,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找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迎头赶上,这显得尤其紧迫。  相似文献   

3.
丁华  王海英 《商场现代化》2007,(3X):255-255
一、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历史背景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生产使用的动力主要还是人力和畜力.在此基础上的生产方式只能是作坊式的手工业。18世纪初,瓦特发明蒸汽机.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化大生产开始出现。但此时的工厂组织结构分散,管理层次简单.业主直接与所有的顾客、雇员和协作者联系.采用的是作坊式单件化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从业者在产品设计、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都有高超的技艺.所以又称“技艺”性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最大缺点是产品价格高、生产周期长。  相似文献   

4.
次贷风暴衍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次贷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相关部门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部分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另一方面,促使全球制造业的重新布局,在生存和利润的压力下,西方国家制造业将加速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这势必推进中国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叠加,使经济“逆全球化”日益显现。文章多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微观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调整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何晓春 《浙商》2005,(3):88-89
梁教授,您曾经提出,中国将以制造业为中心走向世界。难道除了制造业,中国就不可能在别的产业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吗?  相似文献   

7.
王翀 《中国物价》2014,(5):85-88
德国以制造业立国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德国制造业入手,从企业成功融入全球产业链等方面揭示了德国企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成本两个机制来实现。结合互联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企业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因此,加快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融入及其区位优势提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的特征,一些处在产业主导地位的厂商越来越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的重组。20多年来,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了较大程度的融入。继续保持这种吸纳与融入,应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贸易与制造业融合来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首先选取2005—2018年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制造业18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05—2018年中国数字贸易规模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贸易能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数字贸易发展有助于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数字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应通过建立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途径促进数字贸易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王皓 《国际市场》2007,(10):53-54
“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前几年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中颇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而近两年,随着各类成本要素的明显变化,中国供应商的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东南亚等地区激烈的竞争压力,致使中国从“车间”迈向“世界工厂”的步伐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升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价与世界平均价格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只有0.66,与日本的2.43、德国的1.58和美国的1.42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不断改进趋势,与2002相比,2011年地位指数提高了约43%。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10—2017年ADB-MRIO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并实证检验了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其影响路径表现为缩短后向联系的生产链长度来实现;第二,贸易便利化的4个细分指标均表明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又以口岸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第三,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促进中国中低技术层次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进出口经理人》2008,(3):80-80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用50年时间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经济跃迁。自1970年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开放的贸易导致了全球分工合作的深化,而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机会,凭借其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杀入国际市场。因为这一点,更多的制造环节被放到中国,更多技术和资本也被带向中国,中国在迅速崛起,成为无国界世界里举足轻重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蔡恩泽 《致富时代》2012,(12):16-18
在珠江东岸,有一个小城叫东莞,3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侨乡。沧海桑田,30多年后,这里变成了世界工厂的缩影之后,又遇到金融危机,从沉寂到喧闹,再从喧闹归于平静——蕞尔之地的东莞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从复苏、崛起、亢奋到冷静,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道路,争得了世界工厂的荣誉,也背上了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利用UN COMTRADE和OECD-WTO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并分析了RCEP国家的附加值及显性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GVC地位指数与GVC参与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制造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较高,RCEP其他伙伴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弱于中国。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业要如何抓住RCEP机遇,提高发展质量,争取向GVC高端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辉  吴苏芬 《商业研究》2006,(8):131-134
义乌正在全力打造制造业基地,其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只有全面塑造义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有不同的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客户服务、渠道的建立、品牌的形成、核心技术方面获得等等。但是,保持其原有的竞争优势是首要的方面。因此,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保持其原有的渠道资源的优势,并且树立自己在制造方面新的技术与品牌优势,才是打造义乌民营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