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第四章在"文化大革命"中电力工业艰难前进(1966~1976年)1966~1975年,是国家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也正值中国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时期。这一期间,国家立足于备战,在三线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广西电业职工抵制和排除"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干扰,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施工和生产,广西电力工业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西津水电站建成竣工,龙江梯级水电开发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7年底超额完成。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9%,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4%,全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23%,发电量增长1644%,装机容量净增136%。在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电力基本建设虽然有“大跃进”的失误,仍继续高速增长。“二五”期间电力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861亿元,为“一五”期间33.75亿元的2.63倍。新增发电设备容量865.57万千瓦,为“一五”的3.5倍。1958年的发电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从1957年…  相似文献   

3.
已经顺利完成的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最复杂多变的时期,也是历次五年中我国电力发展规模和总量增加最多的时期。认真总结和分析“九五”时期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电力工业发展的规律、探讨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指导“十五”及今后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九五”时期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和特点与以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不同,“九五”期间电力工业面临的形势:一是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以往几个五…  相似文献   

4.
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正式明确将“计划”改为“规划”。规划应充分体现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电力规划要从偏重项目和日常运行管理转变为研究和解决关系电力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转变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5.
第七章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7-1978年压缩了基本建设规模,着手调整国民经济,整顿企业管理。1978年4月22日,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下达《关于试行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几个规定的通知》。目的是改变“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基本建设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1979年5月30日,电力工业部党组就贯彻执行该方针的初步打算向华国锋同志和余秋里同志做了汇报。王林同志汇报了电力工业部关于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节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明确规定了“工业基本建设计划是五年计划的中心”的方针。并指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本建设的目的,是要把我国国民经济从技术极端落后的状况推进到现代化技术的轨道上,而为我国的工业、农业和运输业创造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在工业基本建设中,电力占有重要地位。“一五”期间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完成549.96亿元,其中工业基本建设投资288.11亿元。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75亿元,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11.7%,为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6…  相似文献   

7.
刘杰同志是原二机部部长,我国核工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我从1963年至1967年,有幸在他身边工作了4年多时间.在核工业创业史上,这是一段风云变幻的激荡岁月.1964、1965、1966年,核工业捷报频传,浓缩铀、核元件投产见成品,原子弹、核航弹、核导弹、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科研生产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可是恰在此时,1966、1967年"文化大革命"风云骤起,全国陷于混乱,刘杰和厂矿院所主要领导都被批斗,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几乎瘫痪,严重冲击了核工业各项正常工作,真可谓跌宕起伏,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第七个五年计划在顺利实施“六五”计划的同时,早在1983年,中共中央就着手进行“七五”计划(1986~1990年)的拟定工作。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其中明确指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要积极发展火电,大力开发水电,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核电站。”根据这个《建议》,国务院制订了“七五”计划,1986年4月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实施。在实施“七五”计划过程中,1987年9月国务院对电力工业及时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建史话马致中编者按:本刊将连续刊出马致中同志《中国电力建设史》文稿,目的在于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电力建设的优良历史传统,以迎接更加宏伟的电力建设高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投产发电设各容量247万千瓦,而刚刚过去的“八五”,投产7500万千...  相似文献   

10.
1970年,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决定投资1930万元,建造宁波电网首个220千伏奉化输变电工程。在当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思想的指导下,这项本是宁波电网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电建工程,却被冠以国防备战电建项目,设计完全从备战需要出发,以“靠山、隐蔽、进洞”为原则,成了浙江乃至全国电网中唯一一项“一带三(1座220千伏、3座110千伏)”4台主变压器藏进山洞的特殊电建工程。  相似文献   

11.
1“十五”资本金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电价改革的严重滞后和体制改革思路的不清晰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预测,我国资金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至少在“十五”甚至“十一五”期间资金仍将供大于求。尽管如此,政府、行业和电力公司在研究实施电力工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却深为电力资本金严重缺乏所困扰,一致认为电力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实现电力“十五”计划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初步估计,“十五”电力资本金缺口超过1000亿元。进入“十五”计划期以来,国家对电力工业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重点是正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总结了“九五”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提出了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蓝  相似文献   

13.
一、“十五”规划为纺织企业新的发展提供机遇。 “十五”规划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按照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我国将继续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巩固和扩大三年改革与脱困的成果,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  相似文献   

14.
从快速增长的“八五”走向更富挑战的“世纪之交”──“八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1995年,我国顺利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并提前5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鼓舞人心的“十五”计划,作为我们在新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世纪开始的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  相似文献   

16.
1968年,掀起“革命大批判”,批判了“利润挂帅”、“物质刺激”、“专家至上”等一系列“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连“安全第一”也受到了批判。电力生产受到冲击,生产继续下降,当年发电量仅完成71587亿千瓦·时,比1967年再下降5788亿千瓦·时,年增长率为-748%;发电设备容量较1967年仅新增11699万千瓦,年增长率为605%。1969年4月中共九大以后,水电部军管会为贯彻九大精神,在京召开“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座谈会,会议纪要要求电力建设要“两条腿走路”、“大中小并…  相似文献   

17.
适应改革需要搞好发电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下称《“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加强合理的电价机制”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根据这一方针,国务院于今年3月就电力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安排。“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已经提到了各电力企业的具体议事日程上来。对于发电企业来讲,适应“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这一形势,还需要做好许多工作,但中心环节应着重从“竞价”上做好内部准备,搞好“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一、对“厂网分开、竞…  相似文献   

18.
“十五”计划是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今后五年里,电力工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电力工业面临的形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业发展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切实转变电力增长方式,实现从重视数量和规模到重视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转变;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将参加世贸组织对电力工业带来积极影响,会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全行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对电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电力工业必须加…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成立于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之初的1954年,65年来,它的成长经历见证了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从它所参与建设的工程可以窥见国家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清晰脉络。本文仅从公司参与建设的上千个工程中抽取5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工程,从电力发展的角度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进步和崛起。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北部边陲,广大农牧民长期过着“油灯粪火”生活的内蒙古大地上,一个现代化的电力能源基地正在崛起。内蒙古从1903年开始有电,到1949年的46年间,仅建成孤立运行的小电厂11座,装机容量只有148万千瓦,年发电量0.167亿千瓦·时。自治区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区电力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五”、“二五”期间,建成了包头第一热电厂、包头第二热电厂等一批高温高压机组。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三五”、“四五”、“五五”期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自治区电力工业发展受到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