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笔者认为B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 首先,《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是“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根据本案的案情,利民酿造厂生产的“家乐”牌香醋使用的是本厂的商标、厂名和厂址,并没有伪造或者冒用新兴酿造公司的厂名、厂址。因此,定性为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和厂址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12期刊登的《是假冒还是标签违法》一文,笔者认为B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 首先,《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是“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根据本案的案情,利民酿造厂生产的“家乐”牌香醋使用的是本厂的商标、厂名和厂址,并没有伪造或者冒用新兴酿造公司的厂名、厂址。因此,定性为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  相似文献   

3.
《是伪造产地还是委托生产》这一案例,叙述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该县A镇某厂生产标注上海某公司的厂名厂址的4种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案件,执法人员提出的三种不同处理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照伪造产地定性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如果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则按照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定性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此类情况仅适用于责令改正。笔者认为,根据行政处罚基本的原则要求,这三种处理意见均有失偏颇。正确合理地处理此案,还需进一步查清事实,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是否合格的事实必须查清。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产品质量法》对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共规定了七条。一般来说,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存在两种情况: 一、主观故意违法。 这是指销售者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实施了伪造产地、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质量标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2期《案例沙龙之抛砖引玉》刊出《摩托车案违法行为如何定性》一文后,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少同仁来稿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广西西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李教荣等大多数同志认为销售者县五金公司有较丰富的购销经验,进货者明知该摩托车价格低廉,不是正牌企业生产。因此肯定其有主观上的故意,从而断定其违法行为是销售了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产品,但在处罚依据或额度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2期《案例沙龙之抛砖引玉》刊出《摩托车案违法行为如何定性》一文后,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少同仁来稿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广西西林县质且技术监督局李教荣等大多数同志认为销售者县五金公司有较丰富的购销经验,进货者明知该摩托车价格低廉,不是正牌企业生产,因此肯定其有主观上的故意,从而断定其违法行为是销售了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产品,但在处罚依据或额度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日前,株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芦淞区查处了两家生产冒牌服装的加工厂,一家生产西服,伪造的厂名是“上海群杰服装有限公司”,现场查封519套;另一家则生产“李宁”牌、“耐克”牌内衣,成品有5800余条。造假固然可恶,但打假却并未让人感到轻松。据初步统计,株洲市目前稍具规模的服装加工厂有200余家,其中80%的服装加工厂不打自己的厂名和品牌,多数是冒用广东、福建、上海三地的厂名和商标。株洲的服装加工企业不愿意打株洲的牌子和产地,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一种怪现象。即算是几个较有名气的服装品牌,在标注产地时,也是羞羞答答的“…  相似文献   

8.
《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是对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厂名厂址及质量标志等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法律限定。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限定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严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前不久,根据群众举报,山东临朐县质监局查获了一伪造他人厂名、厂址,违法生产密封胶塑料桶的窝点。经调查,该窝点未取得有关企业的委托授权,而是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和商标标识,且标识内容不全,无生产日期等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0.
《对食品厂应如何施罚》这一案例,介绍了某食品厂伪造山西某某酱菜厂的注册商标、名牌、免检、生产许可证、委托加工合同和本厂的生产许可证生产山西陈醋的违法事实,以及市局案审会成员提出的几种不同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举报有功人员奖励制度,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联合制定了《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该办法规定,凡举报下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印刷伪造或冒用商标、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和产地的产品及包装物、标识物的; (二)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印刷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的产品及包装物、标识物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10年,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感受,我认为<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应当修改. 该法第三章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中没有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产品,没有规定不得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产品.但是,该法在第五十三条中却规定了具体的罚则,即只要是"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1年第六期案例沙龙提供的案情: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查获外包装上标有“MADE INJAPAN”字样的某电器厂生产的电器产品。该厂共生产该产品货值20万元,尚未销售。据查,该批产品系出口商品,厂方提供的某外贸公司出口产品购销合同中约定在该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MAND IN JAPAN”,并约定了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县局认定该厂的行为系伪造产地,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的规定,依据《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这起"合格白酒"案该怎样处理》一文,介绍了某窝点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且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生产白酒的行为。笔者认为,本案中的行政相对人王某实施了数个违法行为,违反了数个法律规范,而处理此类案件则应遵守一个原则——违法者应为自己的全部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行政法律责任的认定、归结以及实现。现就本案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技术监督》2007,(11):16-17
案情回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9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告知与处罚能否同一天进行》案例,介绍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某案例时,将《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当事人。针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告知与处罚可以同一天进行,有人认为告知与处罚不可以同一天进行。文章刊登后,得到了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纷纷来函来电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将部分读者的文章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文章附后,仅供参考。并真诚地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1年第6期刊登了《能否认定这批产品伪造产地》一文,许多读者都来函参与讨论,现摘登如下: 河北高邑县质量技监局李文娟、河北承德县质量技监局陈继兴、河北容城县质量技监局赵新峰、山东莱西市质量技监局全华认为:第四种意见是正确的。无论委托方是否在中国境内,电器厂的生产行为必须受《产品质量法》的约束。如果委托方是日本企业(或经日本企业授权的企业),电器厂的生产行为按《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不能定性为伪造产地;如果委托方不是日本企业(或未经日本企业授权),则应定性  相似文献   

17.
大事不忘     
●日前,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该办法规定,凡举报下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印刷伪造或冒用商标、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和产地的产品及包装物、标识物的; (二)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印刷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的产品及包装物、标识物的;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的;  相似文献   

18.
某市质监局在开展“清新居室”专项整治行动中,依法对辖区某木业公司(以下称“A公司”)进行检查。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受南平某公司(以下称“B公司”)委托加工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品外包装只标注B公司的厂名、厂址及QS编号,而未标注A公司的厂名、厂址及QS编号,且A、B公司均有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第3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伪造许可证还是无证》一文,对某水泥厂经销部销售标注过期生产许可证标志的水泥违法行为一案,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意见:一是定性为伪造质量标志,按照《产品质量法》关于伪造质量标志的处罚规定处理;二是定性为标识标注不规范,按照《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责令改正;三是定性为销售无证产品,按照《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实施细则》有关条款处理。笔者认为,本案定性为销售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问题农药定性难>一文,叙述了一起篡改生产日期、又假冒北京某农药公司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的复杂案例,并由此而引发执法部门定性难、处理难的问题.文章刊出后,各地读者来信踊跃,并热烈地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