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江县镇子公社永和一队养蜂能手彭书成,前年秋天向生产队承包喂养了30群越冬蜂.去年,共产蜜7,955斤、蜂王浆41斤,加上出售蜂群、蜂腊,总产值达到10,514元;越冬蜂发展到一百框,增值1,500元.两项合计,全年收入12,014元.除去上交生产队承包款和一切费用,净收入达到10,624元.他的养蜂收入这样多,靠的是科学饲养、精心细管: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7,(10):37-37
河北省定州市钮店村70岁高龄的张四林是养蜂行家,仅养蜂一项,现在每年就能带给他五六万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正在重庆秀山县龙池镇,有这样一对养蜂的父子:父亲白天树十几岁起便学习养蜂,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养蜂经验;儿子白眉在子承父业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电商等先进平台促进产品推广与销售。2010年9月,白氏父子与周边13个乡镇755户蜂农联合成立了川河盖蜜蜂养殖合作社,利用产业扶贫带动周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养蜂业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安排剩余劳动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养蜂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养蜂萌芽于清末民初,至1949年约50余年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从国外引进西方蜜蜂,推广新法养蜂技术。近代养蜂史大抵分为三个时期:清末至20年代末,新法养蜂的萌芽与发展;第二,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近代蜂业的勃兴与失败;第三,30年代中期至1949年,近代蜂业的摧残与停滞。1896年后东北黑蜂从俄国传入东北;1900年新疆黑蜂从俄国传入新疆;1896—1912年意蜂由日本传入台湾;1912年意蜂从美国引进合肥。1913年近代蜂业基本形成。意蜂及新法养蜂技术源于福建闽侯县,20年代初盛于江浙,后转盛于华北,30年代中期相继传遍全国。本文首次专题报道中国近代养蜂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养蜂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养蜂孕育于战国中期,距今大约有2300年的历史。到东汉时已初具原始蜂业的雏型,唐代逐渐转向家庭养蜂;宋朝正式形成养蜂副业;元代在其技术和规模上均是古代蜂业的鼎盛时期;迨至明清,较注重养蜂研究。古代对蜜蜂的利用大抵分四个时期,而且互有交叉、渗透:第一,掠取蜜蜡、蜂子,蜜蜂处于野生状态(原始社会—东汉);第二,山野养蜂,蜜蜂处于半野生状态(东汉—南北朝);第三,蜜蜂从野生向家养过渡(南北朝—唐代);第四,家庭养蜂时期,蜜蜂处于驯养状态(唐代—清末)。但中国古代对蜂王、雄蜂和蜜蜂王国的某些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是封建意识形态箝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重庆市黔江区杉岭乡枫香村水库堤岸,几十个蜂箱一字排开。一位中年男子在一个蜂箱前打开箱盖,双手提出一个蜂巢础框,一时,成千上万附在蜂巢础上的蜜蜂呈现出一幅群蜂酿蜜图,煞是好看。这名男子叫张茂盛,是黔江白石乡远近闻名的“养蜂大王”。“中华蜜蜂养殖有三个关键环节:立王分群、追逐花源、安全越冬。”50余岁的张茂盛和笔者谈起了他的养蜂经。  相似文献   

7.
专业协会,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合作经济形式。本文拟就浙江金华市养蜂协会(不含所属县)作一剖析。一、协会的特点金华市养蜂协会,是在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专业化生产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于1983年11月,以养蜂专业户为主体成立的养蜂合作组织。参加协会的会员共78人,协会由会  相似文献   

8.
定地养蜂可致富湖北省洪湖市沙口蜂场刘鑫目前我国养蜂除山区的中蜂外,西蜂多为流动的转地养蜂。哪里有花就到哪里放养。这种大规模的转地养蜂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远距离的开支费和生活开支猛增;蜂产品价格不稳定,蜜蜂病害的严重交叉感染;蜂种退化等等。根据当前农...  相似文献   

9.
吴秀扬以前是广西桂平市金田林场黄茅尾分场的职工,已下岗数年。但他下岗不丧志,为了探索适合自己的谋生之路,他曾摆卖过成衣,做过木材生意,但都失败了,最后在一个亲戚的影响下走上养蜂之路,成了一个都市养蜂人。吴秀扬养蜂起早贪黑勇于探索,使蜂群数量一下子扩大到六七十箱,一年下来,起码挣了四万多元。养蜂终于使下岗后的吴秀扬找到了一个脱贫致富的“蜜源”。  相似文献   

10.
李真 《农家之友》2011,(6):11-11
本刊讯广西区养蜂指导站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决心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养蜂业,为农业增收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国家现代蜂产业体系蜂农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家庭养蜂技术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地区间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蜂农户参加资本主导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不能提高蜂农的养蜂技术效率,非成熟蜜比重过高降低了蜂农的养蜂技术效率,蜂农的受教育程度、养蜂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及其在村中的相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献中有关养蜂事项的最初记载,蜂字始于《诗经·周颂·小毖》(公元前1200年):“莫予荓蜂。”蜜字始于《礼记·内则》(公元前3世纪):“枣栗饴蜜以甘之。”养蜂的初步记载及用鸡作蜜蜂的补充饲料始于《山海经·中次六经》(公元前3世纪人伪托):“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也是“蜂蜜”字的最早记载。苏联蜜蜂传入我国是在《中俄密约》(1896)以后。意蜂引进我国是1912年,合肥人龚怀西由美国带回意蜂五群。中蜂新法饲养始于1906—1911年之间。近年来,对殷墟甲骨文中有无蜂、蜜二字引起争论,迄今出土的甲骨文,可识字不足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的字未能识别,故不应急于结论没有蜂、蜜二字,应该进一步进行研究考证。中国养蜂史可分为4期:1.远古—采集利用山野的蜜、蜡时期;2.古代—收引蜜蜂家养时期;3.近代—外国蜂种、养蜂法传入及中蜂新法饲养时期;4.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养蜂生产、科研及教育飞速发展时期。外国人来我国采集蜜蜂标本,始于1847年法国人蒙蒂尼(L.Montigney)及其女儿在上海、广州、舟山采集,带走蜜蜂,鸟和经济植物。本文是根据作者所著《中国昆虫学文献索引—蜜蜂》写成。试图探讨我国文献中养蜂事项的最初记载、关于养蜂史的几个争论问题及外国人来我国采集蜜蜂标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养蜂过程中引起逃蜂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二是放蜂地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天敌影响蜜蜂生存;  相似文献   

14.
<正>一、传承家业结“蜂缘”刘吉艳是荆门市掇刀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出生于养蜂世家,从小帮助父亲养殖蜜蜂,毕业后打过工、做过生意,最终选择跟随父亲学习养殖蜜蜂。为了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刘吉艳买来各类养蜂技术书籍,订阅各类蜂业杂志,并参加了多期养蜂技术培训班。刘吉艳结婚时,父亲送给她30群蜜蜂和一套蜂具做为嫁妆,又以低价赊销给刘吉艳30群蜜蜂,刘吉艳夫妇有了这60群蜜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黑龙江发展养蜂业的优势条件,发展潜力和养蜂生产现状,介绍了40种野生木本蜜源植物的资源情况及养蜂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养蜂巧搬家     
为了养好蜂、多产蜜,养蜂人在每年的蜜蜂采蜜期都要搬家调换蜜源区。但是很多养蜂人总是为每一次搬家就损失一批蜜蜂而苦恼。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养蜂基地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基本克服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隔三差五经常可看到一位三十七八岁的人,骑着摩托车来往于财源镇至双兴村第一居民组路上,此乃何人?他就是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信用社的信贷员徐忠仁。他到双兴村一组是给养蜂专业户陈明福做技术指导。 陈明福今年四十岁。前些年,他靠自己的力气头儿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着,到年尾,仍没有结余,他曾想成为一个专业户,改变自己的贫困处境.但苦于没有资金。1991年春,陈明福看好养蜂这一行,可是手中无钱又没技术。后来,他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财源信用社的徐忠仁,陈明福把自己的想法和小徐说了。小徐当即表示:“你干吧!不懂技术我告诉你。我这还有三群蜂你先拿去养着,十几套蜂箱、蜂匹、蜂具你都拿去。”就这样,陈明福开始干起养蜂这一行。随着蜂群不断扩大,还需要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饲养蜜蜂约600万群。由于养蜂行业运输工具落后,约有400万群采用现有运输工具转地或小转地饲养,其余200万群实行就地固定饲养。 转地或小转地饲养,一年中一群蜂转运八、九次,行程约5,000公里。这样,不仅加重了交通运输的紧张程度,而且蜂群到站转运往往一呆数天,转运  相似文献   

19.
在养蜂过程中,蜂农平时若能经常察看蜜蜂的身体部位和状态,便能及时诊断出其健康与否,确保蜂群健壮生长,从而使蜜蜂多产蜂蜜,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看翅膀:健康蜂4翅完整,张合自如,飞翔自由,病蜂翅膀残缺不全,或振翅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有的幼蜂翅膀卷曲,此种情况多是患有卷翅病,翅膀残缺多由蜂螨危害造成.  相似文献   

20.
韦荣华是昭平县昭平镇远近闻名的养蜂大王,具有30多年的养蜂经历。近年来,在全民创业高潮的带动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利用家乡空气清新、山花烂漫的生态环境,发展原生态养蜂业,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韦荣华采用异地流动采集花粉的方式,在不同的花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