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化管理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理想的企业管理模式,但在目前中国国情下,职业化管理并不是最优的现实模式.理论与实践表明,泛家族化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创新的现实模式.这体现在泛家族化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模式;泛家族化管理是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和成长阶段的企业管理模式;泛家族化管理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管理模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的成长与职业经理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残酷的现实──任人唯亲还是 任人唯贤 华人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新成立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基本都是家族化管理,也就是以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为纽带控制。家族化管理常常受到学者和媒体的批评。企业要发展壮大,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不走出家族化管理的体制,不利用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不行。但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一个困惑是,当他们试探着迈出这一步,引人现代化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时,又缺乏可以依赖的职业经理人。大量的资产被偷窃,痛定思痛,最后发现“任人唯贤”…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管理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国灿 《商业研究》2004,(21):57-59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虽然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基于血缘和姻亲关系的家族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因此,分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家族式管理现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必须坚持开放、公平、适用、自主的原则,并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把员工和企业联系在一起;采取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等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建中 《浙商》2009,(16):79-79
我们有一句话:家族成员职业化,职业经理家族化。我们企业还要做一座连接本土文化和国际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孙阳 《北方经贸》2012,(6):109-110
本文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十六大以后中国民营经济的腾飞无法阻挡,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从内部人员到职业经理都得到改善,民营企业将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势下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相似文献   

6.
改苹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新的机遇面前,民营企业内外部的潜规则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强大的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除改善外部企业发展环境外,民营企业应该改革“家族化“管理,加快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的制度管理,重构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都采取坚守家族化经营观念这一现象,文章首先给出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概念,然后探讨家族化的经营观念渊源。民营企业之所以采取家族化有三方面的思想原因:第一,历史原因: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权威观念;第二,经济学原因:出于减少代理成本的考虑;第三,管理学原因:家族化经营凝聚力强,经营灵活。文章指出:家族化经营理念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某个经营阶段,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限制,为了减少家族化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引进职业经理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晓亮 《工商之友》2003,(1):12-12
前不久曾召开过一个“家族化管理机制及其功效”的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形成的共识是:家族制企业在竞争力方面有优势,企业形式并无所谓高低,只要在当地实现管理交易成本最低就是好形式,建议民营企业慎重选择是否“走出家族制”,家族企业有优势的观点我非常赞成,因为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经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根 《商业研究》2002,(19):27-29
职业经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领导体制的普遍形式。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民营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体制,对于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逐步实现其从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职业经理体制的相关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目前引入职业经理体制存在的认识障碍和运作障碍,并提出了完善企业家市场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基础的支撑,但“家族主义”尚不足以揭示中国企业运营的文化特征,而泛家族主义则更能描述中国人在团队、组织、社会中行为处事的精髓。泛家族主义文化在民营企业管理中主要有四种具体表现,它既可能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原动力,也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桎锆,民营企业的下一步演进必须在继承和超越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1.
罗振坤 《市场论坛》2005,(10):66-68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即企业核心管理成员往往是同一家族的成员.有时候即使不是亲属,也起码是私交甚密的同学、朋友、故交之类.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核心管理成员的关系往往是以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家一般不会轻易招来那些尽管很有才干、但毫无私交背景的人介入高层管理.企业核心管理的这种家族化;理论上来说与现代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应该说是背道而驰的.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家却为什么要纷纷选择这种模式呢?简单地指责这些企业家“缺乏现代意识、缺乏现代企业家的风范“,“长不高的武大郎“,“家族企业是小生产的产物“等等,显然是过于表层化了.甚至有人把中国企业做不大的原因也一并归罪于家族化经营的头上.其实,家族化经营确实有其不可承受之重的原因,那些对家族企业指手画脚,“说企业‘应该怎样‘的人,常常没有体会过‘只能怎样‘的痛苦,也从来不对‘应该怎样‘去做了之后的结果负责“,纯粹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论职业经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推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根 《商业研究》2002,(10):27-29
职业经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领导体制的普遍形式。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民营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体制,对于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逐步实现其从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职业经理体制的相关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目前引入职业经理体制存在认识障碍和运作障碍,并提出了完善企业家市场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得很快,规模越来越大,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在民营企业发展初级阶段,家族式管理是其合理的选择,然而,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家族式管理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那么,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家族式管理的误区呢?笔者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家族式企业从"企业家族化"向"家族企业化"转变,是走出家族式管理误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 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机遇面前,要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状况,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走集约化发展现代管理的新路子;变家族化管理为专业化管理;树立诚信意识;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较差、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权益得不到保障和会计人员家族化等问题。财政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监督力度,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民营企业财会工作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营企业“家族制锁定”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主流经济学一般将“家族制企业”视为是一种低效,落后的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但目前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主却普遍选择自愿“锁定”在这种落后的企业制度结构中,本通过对家族企业制度的经济实证分析,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民营企业家族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家族企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辉 《商业时代》2006,(23):46-47
家族企业契约性质的本质特点是家族企业的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契约。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问题主要是家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我国家族企业应从要素构成方面的“泛家族化”、产权状态方面的“家族核心资本网络化”、治理机制方面的“家族行为企业化”等路径进行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家族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微观主体仍是由某一具有亲缘、地缘、学缘关系的泛家族所控制的典型家族制企业。我国民营企业的非家族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企业控制权在原始创业家族范围以外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在我国目前特定的宏现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一旦选择转让企业的控制权,即将承受其剩余索取权无法实现的巨大风险,因此,除非中国民营企业的外生成长环境发生实质性变化,其成长路径将不可能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的方向展开。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家族化特征显著,但是非家族类型的民营企业之特殊性也不能被忽视。只有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权益机制、权力制衡与协调机制、决策机制,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择与激励约束机制,融资机制进行分析,才能弄清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王文正 《浙商》2010,(8):84-85
经过“家族企业”的失败后,杜绝家族化管理就成为虞成华的商业信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