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普通打工妹的经历。家庭贫穷阻断了她的求学之路,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义无反顾地来北京打工。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在一个小工厂里做车间主任算不上什么,但对一个初中毕业的打工妹来说,这是她辛勤工作的丰厚回报  相似文献   

2.
当明星,是许多人所渴望的。真没想到,我也当了一次“明星”,过了一回“明星”瘾。前段时间,收到广东新闻台《打工仔打工妹》节目主持人白雪的来信和来电,她说要在节目中邀我为“打工明星”,通过电话采访我,我被这从天而降的“明星”桂冠弄得不知所措。原来,广东新闻台《打工仔打工妹》节目要推出“打工明星耀珠江”活动,在每星期天上午10:00—12:00的节目中介绍  相似文献   

3.
江琳是一个河南开封女孩,中专毕业后随同学。来到广东珠海打工。和那些安于现状的工友们不同,江琳平时最爱看《绝不放弃》、《穷爸爸?富爸爸》之类的励志书籍,并被书中那些崭新的创富观念和白手起家的故事搞得热血沸腾。不安分的她渴望创业,而不是做一辈子卑微的打工妹。2002年7月,江琳已在3年多的打工生涯中省吃俭用积攒了2万元钱。这时,“当老板”的念头开始在她脑子里膨胀。可这点钱又能在繁华的珠海做什么呢?女孩陷入了思索。  相似文献   

4.
精神快餐     
中国第一打工妹年薪60万 今年初,江西籍打工妹罗冬香成为浙江东阳市著名企业──朝龙服饰公司生产技术厂长,目前她的年薪已高达60万元。据悉,这是中国目前拿到最高年薪的打工妹。 罗冬香1986年遭遇车祸,一条腿骨断成了三截。住院期间,她开始学习裁剪。这年冬天,冬香借钱参加了裁剪培训班。1987年,冬香开始自办裁缝店,几个月后便成为小街里名声最响的师傅。1992年,冬香被结婚4年的丈夫抛弃,她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来到了温州。不久,她应聘到温州“华士”服饰公司,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飞跃。在“华土”几个星期后,她…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某地原税务局女局长邹玉枝,在警方的帮助下,几经周转,终于找回了失踪数月的曾被人称为打工妹的儿子的程贺贺。然而,1999年5月10日,她却被上级的一纸红头文件开除党籍和撤消了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为什么呢?打工妹“母子”突然失踪1998年7月19日,邹玉枝在省城开完一个会议后,又绕道去探望了在武汉住院的丈夫程世贵,返回单位时,已是傍晚了。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按了院门的电铃:“嘀咚,嘀咚”,清脆锐耳的响声,划破了夜幕下的宁静,但不见那往日立即亮起的灯光,也没有人  相似文献   

6.
“谢谢,太谢谢你们了。”湖北籍19岁的打工妹姜春燕终于脸上露出了笑容。她设想到她和三位同乡姐妹在几乎要流落街头的时候,本刊同仁向她们伸出了热情的手。1994年11月8日上午,编辑部同仁正在处理日常事务,这时,二位打工妹来到了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珠海有个董明珠,格力电器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无论老幼,认识的人都叫她“董姐”。喜欢她的人说,“听董姐讲话很过瘾。那么坦率、真诚,直言不讳;那么大的老板,很少生意场上的圆滑。”讨厌她的人说:“格力电器朱江洪总经理绝对是一个好人。董明珠那么凶,那么狠,她走过的路都不长草!”。  相似文献   

8.
深圳很多老板有钱之后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实施“面子工程”——在办公室里摆上一大排书架。当然,有了书架还得摆上书才大功告成。那么,书架上应该摆些什么书呢?这可是大有学问的,一旦填进去的书与个人身份,职业不符,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在深圳,有这样的一个打工妹,她专职帮人“填书架”,仅此一招,不仅让她每月平均赚到3万元,还让她提前跨入了有车有房的小康一族。灵光一闪别小看一排排书架1999年7月,陈洁莹刚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就踏上了南下深圳打工之路。她本来想当教师或做文员,可因为刚刚走出学校大门,还没有积累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朝阳、通州、顺义三区交界处,一个工文化博物馆成立了.参照官方公布的数据,这群30年来先后被称为“盲流”、“打工妹(仔)”、“农民工”、“进域务工人员”的人到2007年底已经超过2.26亿,90%的农民收入靠他们进城打工。但3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躲在城市的背影里生存,他们只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背影。  相似文献   

10.
从阿郁和阿潮的成功不难看出:对打工者来说,技术是最重要的。而从一些打工妹打工仔的苦恼也可以看出:许多外来工已充分意识到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群红是来自湖南的打工妹,1996年10月她投书广东省劳动厅主办的《创业者》杂志,诉说了自己的打工经历和内心的苦恼。她写道:“从小我就向往城市,因为那里有五光十色的街灯、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总之城市是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在都市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从事不同工作的打工妹,她们有的在快节奏的生产线上忙碌,有的在为繁忙的城市家庭服务,有的在街头卖菜、修鞋、缝纫,有的在发廊洗头,也有的当上了推销员。她们为都市的发展和繁荣所做的贡献已为人们所共知。但是,有多少打工妹能说她们已经真正了解和进入了现代都市生活?10名来广东清远市5年以上的湖南籍保姆的回答几乎都一样:“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城市人需要我们的服务,但域市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很难全面了解他们。”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打工妹较集中的新兴城市清远,对打工妹的进一步了解,促使笔者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主要以运动员近乎全裸、超级肥胖为特征,在擂台上以相互扭、推、撞、顶和摔等方式进行角逐,是一项十分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相扑虽好看,却似乎离中国人的生活很远.可谁能料到,北京有一位名叫梁丽莉的打工妹,竟然聪明地巧用冲气服,把相扑运动引进中国,开了一间趣味"相扑吧",两年多时间竟赚了近百万元!她有什么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打工妹,来到都市没几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硬是凭着自己的执着与智慧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从当初的打工妹一跃成为身价百万的女老板。她就是来自福建的农家女子——孔秀玉。如今,她的特种野兔养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成为名副其实的养兔专家。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打工妹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去外地城市艰苦闯荡。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她们的婚姻状况如何,她们的绣球该抛向谁,又有谁能接受她们?●走出闭塞小山村的打工妹,感受着陌生都市的节奏,她们茫然不知所措,对于爱情,是真是假,犹如雾里看花,不知不觉中已成了“第三者”。阿美十八岁那年从巴山深处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来到深圳特区,面对灯红酒绿的都市不知何处安身。一个年轻的老板遇见了她,从此,她就成了那个老板开的鞋厂的一名工人,除去食宿费,月薪200元。不知是她聪明能干,还是别的缘…  相似文献   

15.
很多农村打工妹通过婚姻的方式成为城里人,但她们因为文化素质低、技能少,要么沦为城市贫民,要么成为婚姻的弱势群体,像这样到了城市的农村妹究竟应该怎样成为生活的强者呢?在湖北省鄂州市,有一位叫范庆华的年轻人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做农村人最熟悉的事来满足城里人的新兴趣点,或许就是一条改变命运的成功捷径!”小小“灶火饭”:点燃农家妹“返城创富”梦1990年7月,范庆华高中毕业时,嫁给了在鄂州市工作的一名公务员。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由于她文化低,没有一技之长,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丈夫尽管是公务员,但薪水很难维持一家…  相似文献   

16.
许晖 《财会月刊》2008,(12):97-97
打工妹把“相扑”引进中国从业务员到区域经理,梁丽莉职位升了,体重也升了:1.61米的个头,体重居然60公斤。为了减肥,她成了健身馆的常客。一天中午,梁丽莉在麦当劳门口发现服务员搞促销,他们穿着充气服,一个个“大胖子”特别可爱。看了一会儿,梁丽莉好奇地想: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偏师借重异乡客——外来工成为建设珠海的生力军据珠海市劳动部门统计,目前在珠海就业的外来工已达19.9万人,大多数来自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河南、安徽等省(区)的农村或边远地区,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大多数在“三资”企业或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8.
5.自力创业法 她——江小凤,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一跃成为“小靳羽西”似的知名美容师,大家说这是一个自强自力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9.
改编自朱德庸漫画《涩女郎》的电视版《粉红女郎》已经与观众见面了, 《涩女郎》电视版中“男人婆”被赋予了外来打工妹的身份,终日男式西装在身,她为了实现为家乡建一所小学的愿望而成了不屑情感、不谈婚姻的工作狂。 “男人婆”是我许多女朋友喜爱的人物,她们觉得张延演的“男人婆”特有个性,特让女人扬眉吐气,仿佛就代表了女人们对事业的追求与理想状态,但“男人婆”让我们男人看上去很“涩”。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四川省简阳市某局职工黄女士到北京度假,临离京时,她在北京某机场商店花18元买了一袋净重400克、包装精美的大虾酥。令她始料未及的是,这袋看似平常的食品,几天后竟会让她和朋友惊魂未定,给她带来一种让人无法言说的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