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我国农民始终面临着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一般研究也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一家几个劳动力经营着仅有的一点儿土地,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土地人均产出效益,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已发展到阶段性水平.大多数农产品已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成现在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这种阶段性变化直接导致农产晶销售不畅,农民增收缓慢.因此如果广大农民仅仅围绕土地转。只能是解决温饱解决不了富裕,实现快速增收已不现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土地抛荒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考察"土地抛荒"的内在经济机制。户籍制度的放松以及工农业比较收益差距的拉大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但城市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土地抛荒。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土地使用权难以交易而造成的土地"细碎化"才是土地抛荒背后的最重要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红英  戴孝悌 《发展》2014,(12):72-73
完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措施分别为: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强化农户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使土地流转市场化;确保耕地资源数量,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着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加强管理培训,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重点改革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增加资金供给,满足农业农村资金需求;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资金供给提供组织保障;提高金融组织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支农资金效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生 《开放潮》2002,(9):14-15
宋子林尽管26岁,却是经历颇为“复杂”的农民。这位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农村的他,在广东为商家送过电器,在首都北京做过收废品的生意,现在他又跑到遥远的东北,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跟着亲戚搞装修。虽然他忍受着和妻子及两个孩子离别的痛苦,但他依然表示不想再回到家乡做农活,“家里就人均一亩多地,无论你怎么种,也赚不了几个钱,甚至有时还赔钱,白浪费工夫!” 像宋子林这样走出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偏低以及人均现有耕地的减少,愈来愈多的农民都在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土地,涌进工厂,走进城市。来自我国农业部的一项分析表明,今后五  相似文献   

7.
培植新型农庄主,目的就是将现有的耕地和农业资源从“人人均分”现状中解脱出来,转而交给一部分农业经济能人去经营。管理。这一过程,既是土地等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向种田能手、经济能人集中的过程,又是一个劳动力转移安置、实现优化组合的过程;既可以改变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地权”式的小面积、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土地等农业资源的规模经营效益,又可以使大量的不能满负荷作业的,甚至处于闲赋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益。当然,这一过程由于现在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二、三产业还相…  相似文献   

8.
何和义  祝祎 《特区经济》2008,228(1):139-140
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扩大内需。这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悖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应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乡镇企业等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后,苏南地区农村的"空心村"现象普遍存在。"空心村"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同时也浪费了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妥善解决"空心村"问题,推进苏南地区"两个率先"的实现,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扩大农民收入渠道;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宅基地流转程序;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养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加速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老人留守现象.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削弱等多重现实制约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养老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土地资源闲置、老龄人口养老难双重困境下,有部分地区创新性提出"以地养老"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置换养老服务.本文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农村"以地养老"可行性的探讨,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1.
李桂梅 《发展》2007,(12):138-139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都强调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农村的现实是人多地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成为必然,有效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及投资战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将对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少,工业发展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导致农村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只不过在计划经济时期处于隐性状态.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解除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诸多限制,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将农民禁锢在农村的粮油副食品定量供给彻底改观,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现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有测算显示,目前农村绝对过剩的劳动力仍至少有1.5亿.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运动的开始,中国广大农村开始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村庄去城市打工,妇女、儿童、老人留守村庄。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民工在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与农民工相伴的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村"空心化"背后的土地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萍 《中国经贸》2009,(12):183-183
农村宅基地具有生活和生产双重功能,但由于农村宅基地无偿无期限和无流动的使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无序扩张,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城镇化进程的缓慢等。本文从宅基地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2003年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已达1.6亿,而且预计今后农村每年还新增400万适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土地资源所能吸纳的数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拥挤在有限的耕地上,造成了农业自然资源的超重负荷.大量活劳动的强制性追加投入,导致种植业边际效益递减,农业开发弹性极弱,既不容纳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可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广东的土地流转状况,解释了为何土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原因,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保证农业安全需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前提是政府必须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且对粮农进行补贴,否则可能导致农业安全面临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市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对策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围绕市郊优势农业、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