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子建立其"人性善"学说,运用了孔子"正名主义"的逻辑方法。"人性"乃"人之所以为人者",一句话,"善"是人性,善才是"人"性。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石,建构了他的伦理学说、"自我"建构学说、政治学说。其"成人"之路径是"顺"着来的,由"四端"而发扬光大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性善论"解放了人的意志,逻辑上剥夺了"自我"作恶的自由;"性善论"不仅激活了"自我"的生命尊严意识,并且会建构起一种"召唤""期许"的良性回馈机制,从而为"正确"的自我的建构奠定了基石。"性善论"为"仁政"政治学提供了可能,而其乌托邦色彩永远闪现着召唤和激励的理想之光。  相似文献   

2.
于立  冯博 《改革》2013,(1):5-17
在"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借用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经验(对应第一阶段),尝试总结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对应第三阶段)的"三小法宝",即"小产权"、"小财政"和"小市场"(或"双轨制")。研究发现,"三小法宝"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达到"法德统一"的目的,各司其职,各有奇效,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可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之谜"。"三小法宝"的重要启示是,政策制定和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植根于"激励相容"的"不折腾",否则难免"瞎折腾"。借助于"三小法宝"的思路,目前仍在严重困扰社会各界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国企改革等难题会比较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3.
研究"两课"教学模式,把握"两课"教学的过程,更好地整合"两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两课"教学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是高校"两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入手,揭示"两课"教学模式,归纳"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两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试图为"两课"教学的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吕梁是"中科创业"的"幽灵式"的人物.他若隐若现,时而台前,时而幕后,一双"幽灵"的手,操纵"中科创业"乃至"中科系".他构筑的"资金链"犹如"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 "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东西.而在成语中, "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 "挑三拣四"、"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三妻四妾"、 "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注意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首先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其次,要用纪律严管"树木"与"森林";最后,要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好"树木"与"森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早日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相似文献   

7.
分析阅读推广的概念和特性,庐陵文化的具体内容,从阅读推广活动中的"用"、"读"、"看"、"学"、"摄"、"评"、"传"、"讲"几个方面提出基于"庐陵文化"资源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探索,既推广了庐陵文化,又能使阅读推广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政绩考核是"指挥棒",直接引导着领导者的政绩观.为了解决干部考核中的一些问题,提高政绩考核的实效性,必须实现以下几个结合:从"静态考核"到"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结合;从"官考官"到"官考官"与 "民考官"结合;从"施政成效"到"施政成效"与"施政成本"结合;从"考"与"用"分离到"考"与"用"结合.同时,还要从重视"潜规则"到重视"显性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15,(30):65-65
《中国招标》周刊成立于1992年,是行业内成立较早的招标投标专业期刊。《中国招标》周刊秉持"诚信经营、公正独立、行业导向、服务至上"的办刊宗旨,按照专业和市场两个定位并重的原则,开设了"中央投资项目招标工作专栏"、"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专栏"、"产经纵览"、"招标实务"、"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招标博客"、"企业风采"、"行业精英"、"轻松驿站"、"要闻"等栏目,力争使周刊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招标投标实践,为系统和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雅.甫田》的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有"刺幽王"、"思古"、"祭方社田祖"、"雩祭"、"省耕"、"祈年"、"报祭"、"籍田"、"劝农"、"刺夺田"和"宗庙祷告词"等几种说法。考察文本的内在逻辑、字词含义及功用,《甫田》乃诸侯公卿为祈年而祭祀方社田祖之诗。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应铸就的时代精神具有多维的表现,包括"报国意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节俭意识"、"和谐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十种基本内容,涉及到政治风貌、学习气魄、生活节操、处世胸襟等四个方面.大学生只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6,(4):65
全年50期,期期提供独家招标信息《中国招标》周刊成立于1992年,是行业内成立较早的招标投标专业期刊。《中国招标》周刊秉持"诚信经营、公正独立、行业导向、服务至上"的办刊宗旨,按照专业和市场两个定位并重的原则,开设了"中央投资项目招标工作专栏"、"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专栏"、"产经纵览"、"招标实务"、"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招标博客"、"企业风采"、"行业精英"、"轻松驿站"、"要闻"等栏目,力争使周刊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招标投标实践,为系统和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近来,"变国有经济为民营经济"的说法颇为时髦,但何谓"国有"?何谓"民营"?概念表达却非常含混。概念是判断的前提,概念含混便是逻辑混乱。有鉴于此,应对以上概念正本清源。什么叫"民营经济"?所谓"民"指什么?指"人民"、指"公民",还是指"国民"?显然都不是。因这些"民"属全称判断,指举国之民。"民营经济"的"民"显然不是这层意思,如果让有13亿之众的"人民"、"公民"或"国民"来分享"民营经济"的产权,"民营"老板肯定不干。说白了,"民营经济"即私有经济,即使有"民"的成份,也是极少数,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对部分来个全称判断,其实,私有经济就私有经济,少数人的财产依法保护就行了,不必硬要拉上个"民"来打掩护。不然,给人的印象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勿曾偷"。什么叫"国有经济"?宪法说得明白,指"全民所有制经济"。将国有产权界定为"全民所有"一点不错。因为它是全  相似文献   

14.
"超级市场"出现并成长在国门之外,是个标准的"洋货"。若是在承认洋货发明权的30年代,既有洋钉、洋火、洋白菜、洋柿子之称,恐怕"超级市场"也会被叫做"洋店"吧。中国"超市"与外国"超市"有很大不同。中国超市有"中国特色"。在国外,"摊商"早已没有了规模。除非特殊产品,卖"大路货"的摊商根本无法与"超级市场"或"连锁店"竞争。因为摊商没有"规模经营",所以成本高,随之价格高。有人以为摊商价高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5.
宋燕 《魅力中国》2009,(18):203-203
漫步李白"诗乡",一阵"仙风"吹过,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一番赏玩,方才知道李白"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这"诗酒"经过历史文化的"酒窖"千年贮藏,早已"香"透古今;这"酒诗",是李白的"酒香"与"才情"和  相似文献   

16.
悟性的变化达于极致; 灵气的吸收趋于老练; 欣赏著名资深女画家刘维芳的画作,你会觉得自己的心好象正渴望着什么.细细品味她的"风姿"、"思"、"归心"、"慧"、"随缘"、"羞"、"神眯"、"灵趣"、"凝神"等诸多命题而掌笔描绘出的猫儿,慢慢咀嚼她以"笑梅"、"寒香"、"韵律"、"咏梅"、"春到枝头已十分"、"梅花二度开"等画名情透纸背渲染出的那么惹人爱恋、发人幽思的梅花,你的心灵,该会是怎样因狂喜而颤栗着升华到一个曾经读过的动人的故事.墨色天成,留白随情,女画家刘维芳笔下的一切,却又似一条条没有框子亦没有画外音的路,让你寻找,让你想象.  相似文献   

17.
邹世兰 《魅力中国》2010,(7X):294-295
"钩勒"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用笔,也是中国哲学本源理论"太极"图的诠释。"钩勒"的线条,是中国画塑造形体的主要形式,中国画以线造型,用笔之法"道"自古有之。如:黄宾虹的"五笔"之说,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中国画家将"太极"中的阴阳,乾坤的中国哲学宇宙辩证法用于中国绘画中,形成中国绘画独特的"钩勒"之"道"。  相似文献   

18.
李琳 《东北之窗》2008,(6):60-61
"免抵押、无息贷款"、"贷款新途径"、"融资新概念"、"快速贷款"……眼下,五花八门的贷款中介广告比比皆是,内容却大同小异,纷纷宣称可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企业贷款"等。这些贷款中介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吗?他们是靠何种手段生存的?  相似文献   

19.
常修泽 《产权导刊》2012,(11):22-24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在转轨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些是与世界其他转轨国家共同的,有些是其他转轨国家所没有的,还有一些是带有世界关联性的。基于此,作者以老子《道德经》中的"知常容,容乃公"思想为根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包容性体制创新"的理论观点。"包容性体制创新"这一新命题,涉及的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实质是在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胸怀寻求公平正义,通过构建更大范围和更高境界的制度治理框架,来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国家的制度创新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按照"包容性体制创新"的思想,本文提出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一,整合各种改革力量,在"市场化和社会公平双线均衡"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力量,在理性务实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共同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多元文明交融的基础上,构建当代"新普世文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包容性体制创新"需逐步实施,其中第一个"大屋顶"的实施,重在建立四个制度支柱(:1)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分配体制创新:包容"国富"与"民富"(;3)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包容"天"、"地"与"人"(;4)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容"民生"与"民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李燕 《中国报道》2015,(1):88-91
如老子所言"君子图难于易","圣人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作出真正的国画很难,但可始于易——从一点一滴的国学知识上下功夫。凡带"国"字的,都有神圣或庄严之义,例如"国魂"、"国格"、"国旗"、"国徽"、"国学"、"国剧"、"国画"以及"国学大师"、"国剧大师"、"国画大师"等,皆不可轻率待之。因为其中人文内涵是维系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