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协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地理分散性。跨国公司必须实施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协同管理,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系统整合。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协同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各类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全球协同;技术创新要素与非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全球协同。跨国公司应该据此制订相应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技术创新是其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展提供推动力,而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又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两者便产生了良性相互作用。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需要对企业技术创新要素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要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其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不在于意识、人才等原因,而在于目前阶段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较之要素投入、制度创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为低。大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充足要等到这样一个时点的到来:即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高于、至少是等于要素投入、制度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通过选择比较收益较高的项目进行投资,企业实现了个体理性,但这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或者国家理性。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和总结技术创新主体、要素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要素连通特性的技术创新模型,阐述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连通关系,说明要素的合理流动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对于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生态的组成要素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创新生态的概念,分析了创新生态组成的七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创新簇的生成原因,成长要素及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6.
简论技术创新以及非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由于其所具备的功效性已被当作创新的代名词。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的不同因素对企业经营各有不同的功效;另一方面,各种因素适宜的集合将会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模型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和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制度及周边环境要素的总和构成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相似性。技术创新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目的性。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输入亚系统、生产亚系统和输出亚系统,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流动,顺畅的物质流、能量(价值)流、信息流是技术创新系统稳定的基础,创新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的特征。技术创新系统也将遵循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系统演化的结果一是系统衰亡或被新的系统所代替;二是在旧有的生态系统中孕育新的生命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升级。以生态学的观点探寻技术创新系统及其演化规律,将能为研究技术创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意识,需要、意志、兴趣等是影响人的主观行为,能动性及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心理因素,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等特点,创新者的创新意识,个人需要,创新意志,创新兴趣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其创新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它们是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9.
选择兼顾组织升级和维持体面劳动的创新活动,是低端代工企业得以生存和转型的保障。基于广东省顺德区158家小型代工企业1631个员工样本调研数据,运用Multi-group MCFA模型检验不同创新活动条件下小型代工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差异后发现:在现实情境下,技术创新企业以增加工作强度来换取员工待遇的提高;相对而言,非技术创新活动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压力。此外,混合创新在工作保障和内部工作关系中扮演消极角色,而所有创新策略都可能抑制了员工自决和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技术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资源、经济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技术市场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技术成果转移的有效渠道,它扩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有利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提高我国装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性,阐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战略思考的必要性。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综述分析,根据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性、自主创新的风险性,提出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仅仅分析研究其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营销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环境辨别和分析能力、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结构及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及其存在的机理,从企业创新网络的选择、治理机制和国家创新系统角度,对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以要素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集聚技术创新要素的能力,是促使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条件。从要素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近10多年来集聚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渠道和能力,并指出我国应该顺应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集聚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使之流动有序、组合合理、优势叠加,从而使跨国公司和我国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归纳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路径中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包括管理层自主创新意愿、企业文化的创新程度、组织学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组织对创新的激励程度、技术机会能力和市场定位能力等。在确定了这些关键因素之后,本文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创新过程中,各要素从战略、组织行为和能力这三个层面形成一种彼此促进的机制,它决定着企业的创新方式和创新绩效,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能力和现有的技术状况,选取二次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技术研发、新产品市场化以及后续发展这三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并最终完成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既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也深化了各国间的国际分工.本文试图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特性进行一个探讨,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总的来说,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性比较强,在国际流动中呈现出多维复合特性和分散集聚特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与价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研究》2005,(12):42-45
技术要素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技术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是加快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促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要求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创新和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文化作为影响企业行为的一个因素,对技术创新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129家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四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和市场文化对于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灵活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方式。企业若要更好地增强其创新能力,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文化选择适合的创新方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强化以及维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火炬计划统计报表"的分类,归纳出5个企业外部技术联系渠道,即大学、国内研究机构、国内企业、国外企业及国外研究机构。以514家浙江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5个外部技术联系渠道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大学的技术对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数的影响显著;来自国内研究机构的技术只对专利申请数具有显著影响;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技术对技术创新绩效无显著作用;来自国外企业的技术对新产品数的影响显著;来自国内企业的技术对技术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