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转移模式是保证企业跨产业知识转移并实现产业转型成功的关键。以跨产业转型企业的产业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原产业生命周期、新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知识特征建立知识转移模式选择关系模型,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跨产业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模式选择仿真模型,并对样本企业进行仿真训练、测试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以及泛化能力,可为跨产业转型企业根据产业特征选择知识转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构建共享心智模式、知识转移绩效及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354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深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知识转移绩效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与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绩效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与两种创新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学习的跨团队知识共享和转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学习过程中跨团队知识共享和转移的主体与对象,探讨了跨团队知识共享和转移的障碍因素,论述了跨团队知识共享和转移机制的建立方案,揭示了企业创新团队跨团队合作中的知识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企业实现探索性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现有理论对具有不同特征的知识如何影响探索性创新的内在机理尚不明晰。基于此,以我国创业板科技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EO知识禀赋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并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研究了董事会社会网络对CEO知识禀赋与探索性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EO任期和行业内工作背景对探索性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董事会社会网络正向调节CEO任期、行业内工作背景与探索性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斌 《生产力研究》2012,(7):188-190
物联网产业创新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征,具体而言体现为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并存,企业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并存,创新时间性强等特征。作为企业网络组织的产业集群能实现知识纵向溢出和横向知识,有利于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加速技术标准的形成和大规模应用,一个产业集群内网络连接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建立在企业网络结构基础上的产业集群是能促进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本土技术转移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土技术转移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FDI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外溢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国外技术引进存在互补效应,促进本土技术转移将有助于增强国外技术溢出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FDI存在替代效应,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机理,在分析科技服务业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的互动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互动过程中知识转移与创新的变化趋势,并对系统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了影响知识转移与创新效率和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企业的知识势能呈S形增长,通过互动不仅发生了知识转移,而且实现了知识创新。影响知识转移与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互动技能和知识势能差。  相似文献   

8.
在假定项目型组织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考虑到知识投入-创新阶段努力成本的线性关系,植入项目型组织的互惠性偏好,构建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激励模型,剖析项目型组织互惠性偏好等对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项目型组织提高某一阶段的努力水平能够降低另一阶段的努力成本时,最有利于实现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项目型组织的互惠性偏好并不一定能促进整个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实现,但能够增强项目价值增值分享及知识协同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企业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引入粘滞知识转移作为中介变量,分别从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的网络嵌入性维度,构建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能很好地推动合作创新所需要的粘滞知识转移,从而成功实现企业合作创新。粘滞知识转移在关系嵌入对合作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粘滞知识转移在结构嵌入对合作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省份如何利用产业转移的正外部性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6—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各省份差距呈扩大趋势;产业转移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二者存在双重门槛,在人力资本约束下,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呈“先促进后减弱”的规律,“人才悖论”问题凸显。该研究对加快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知识能力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动态能力。因此,根据区域知识能力内涵,结合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特征设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能力协同度指标体系。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匹配量化模型分析产业知识基础和学研知识基础匹配程度,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知识创新环境与产业、学研知识基础发展协同程度。结果表明,深圳市产业知识基础与学研知识基础发展不均衡,且深圳知识创新环境和产业知识基础发展协同度高于其与学研知识基础协同度。因此,深圳市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要重视学研机构知识基础积累,加强区域知识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是创新的关键源泉,有效实现研发团队内部隐性知识的转移进而提高新产品的创新水平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实现研发团队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本文认为通过培育合适的团队环境能将这些困难降低到最小,在此研究中,我们分析了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及克服此障碍的组织主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NPI(NewProductIntroduction,新产品导入)转移为代工企业R&D知识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在对跨国公司NPI转移阶段和企业代工模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关系模型;其次,以知识为载体,依据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结构图,提出了OEM、ODM和OBM模式下企业R&D知识创新的模式选择策略;进而,结合R&D知识属性,探讨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实现模型,提出了实现企业R&D知识升级的创新模式组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相应模型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引导产业合理转移对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逐步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然而其学理认识还存在较大缺口。本研究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典型项目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产业转移形成的新模式和核心动力。研究发现,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主要表现为增量产能转移、算力数据转移、延链协同转移、成果孵化转移等四种新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驱动力、分工重塑力和制度作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路径模型,为西部地区通过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环境的动荡变化要求产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整合互动以形成协同效应.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跨组织知识整合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及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本文在对产业网络与"知识"资源的关系以及"知识整合"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并认为,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应高度重视跨组织知识整合问题,通过集成内外知识整合功能,营造知识整合环境与组织氛围,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建立并完善知识整合机制以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创新是产业群与学科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推动知识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由于知识创新模式具有多样性,根据创新的发展程度,分别探讨生产需求型、产业集群型、创新网络系统型三种知识创新模式,分析由知识吸收、知识生产、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应用等环节构成的知识创新综合机制,为塑造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企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利用353个企业的样本数据,从异质度的4个维度——技术异质度、市场异质度、文化异质度和管理异质度,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中合作伙伴异质度对企业的两种创新模式——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异质度正向影响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且对探索性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市场异质度正向影响企业的探索性创新,但对利用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市场异质度对探索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文化异质度负向影响利用性创新,但对探索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管理异质度负向影响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但对两者影响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岳圣元 《新经济》2021,(5):45-50
知识专业化分工催生了知识流动和交易需求,创新由个体行为演变为网络行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网络已初步形成,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网络的知识流动特征和主体间的关系特性,得到结论:跨组织学习和高度开放的知识流动环境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初始动力;创新主体将外部...  相似文献   

20.
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的实质是转出地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对转移企业的知识溢出以及转移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以转移企业为核心节点所形成的复杂连接。其演进动力主要来自转出地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交易成本降低、互补机制、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外部环境和政府主动对集群的规划与调控。其演进过程包含萌芽期、成长期、巩固期与互动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