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功率重载齿轮渗碳工艺的研究得出,采用分段渗碳新工艺,对改善渗层的碳化物状态及消除网状碳化物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24架连轧机组上,采用PLC控制系统自动调整冷却参数,对高碳铬轴承钢GCr15进行了轧后不同冷却速度对网状碳化物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后控制冷却可以改善钢中网状碳化物的分布;快冷后得到细片层结构的珠光体、伪珠光体和薄的网状碳化物组织;随着冷速提高,网状碳化物级别逐渐降低;冷却速度为5℃/S以上的制冷工艺可保证GCr15棒材获得理想的碳化物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热处理设备中,箱式或井式气体渗碳炉的碳浓度控制是两种,一种是借助工件装炉渗碳时,随炉装入试样,在工件渗碳过程中随时取出,进行碳层分析和碳浓度确定,来指导渗碳的过程.一种是氧探头:是在渗碳炉设备上安装插入的一个元件,它可以随时测得渗碳炉内碳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热处理设备中,箱式或井式气体渗碳炉的碳浓度控制是两种,一种是借助工件装炉渗碳时,随炉装入试样,在工件渗碳过程中随时取出,进行碳层分析和碳浓度确定,来指导渗碳的过程。一种是氧探头:是在渗碳炉设备上安装插入的一个元件,它可以随时测得渗碳炉内碳浓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对70、82B硬线盘条在冷拉拔过程中产生笔尖状断口断裂的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笔尖状断口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盘条中心部位存在马氏体组织和网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20CrMo渗碳齿轮在磨削过程中产生垂直于磨削方向上的条状裂纹,磨削裂纹的产生与热处理后的组织状态和磨削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表层组织含碳量在0.9~1.1%,淬火后必然产生残余奥氏体,经过一次回火后并没有有效消除。磨削时产生的磨削热量在齿轮表面造成"二次淬火",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降低表层组织的抗拉强度,最后在磨削拉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磨削裂纹。  相似文献   

7.
20CrMo渗碳齿轮在磨削过程中产生垂直于磨削方向上的条状裂纹,磨削裂纹的产生与热处理后的组织状态和磨削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表层组织含碳量在0.9~1.1%,淬火后必然产生残余奥氏体,经过一次回火后并没有有效消除。磨削时产生的磨削热量在齿轮表面造成"二次淬火",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降低表层组织的抗拉强度,最后在磨削拉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磨削裂纹。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造井式渗碳炉为可控气氛炉,采用 CO/CO2红外气体分析仪碳势测量和控制系统,实现了渗碳工艺过程控制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使生产过程控制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新型80 t级敞车侧开门裂纹,从裂纹侧开门板上取样,进行门板母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裂纹侧开门板材质不是技术标准规定的T4003铁素体不锈钢,而是3Cr13马氏体不锈钢。退火状态3Cr13马氏体不锈钢抗拉强度、硬度与T4003铁素体不锈钢接近,但3Cr13马氏体不锈钢脆性大、焊接性能差。3Cr13马氏体不锈钢焊接后在热影响区出现硬度高、脆性大的高碳马氏体组织,在车辆运营承载工况和低温环境运用下,裂纹在热影响区启裂,然后,沿着母材晶界分部的网状碳化物聚集区扩展,形成晶间裂纹。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新型80 t级敞车侧开门裂纹,从裂纹侧开门板上取样,进行门板母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裂纹侧开门板材质不是技术标准规定的T4003铁素体不锈钢,而是3Cr13马氏体不锈钢。退火状态3Cr13马氏体不锈钢抗拉强度、硬度与T4003铁素体不锈钢接近,但3Cr13马氏体不锈钢脆性大、焊接性能差。3Cr13马氏体不锈钢焊接后在热影响区出现硬度高、脆性大的高碳马氏体组织,在车辆运营承载工况和低温环境运用下,裂纹在热影响区启裂,然后,沿着母材晶界分部的网状碳化物聚集区扩展,形成晶间裂纹。  相似文献   

11.
孙圣勇 《企业导报》2009,(11):27-27
从乡(镇)善治的网状纵向结构的涵义、优点与行政机理入手,指出了其误区,阐述了网状的纵向善治结构的网源组织:村委会组织、社区组织、农业公司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轴承钢中的碳含量较高,在钢液凝固过程中易形成较为严重的宏观碳偏析,并且由于凝固时固液两相区较长使得连铸坯容易形成缩孔,在后期的加热、轧制过程中使棒材消除中心缩孔和达到碳化物均匀化,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承德建龙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子光谱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的汞。汞的含量在0 ̄2.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0.058ug/kg,样品回收率92.40% ̄109.50%,RSD0.841% ̄3.025%,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驱油中经常用到的表面活性剂在单独使用总会存在各种缺点,而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体系却显示出优于单种表面活性剂的特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油水条件,在采油过程中拥有巨大的前景。本文采用烷基苯磺酸盐与脂肪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OA-4复配的形式,对复配后表面活性剂碱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及乳状液析水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OA-4/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碱浓度为0.8%,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2%情况下界面张力最低,烷基苯磺酸盐与MOA-4的复配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较磺酸盐单剂而言更低,放置24h时析水率最高为22%。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在HD热作模具钢表面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加工条状和网状非光滑单元体,对试样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参数影响非光滑表面模具钢试样的耐磨性,是非光滑单元体尺寸、面积比、体积和硬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食糖消费以年均5% ̄7%的速度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产销大国。然而,在国家质检总局最近组织的国家监督抽查中,却查出近四成的食糖存在质量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答案由本文为你揭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制用机械制造(MA)和粉末冶金生产Fe-Cr-C系三元合金的高温耐浸蚀材料。对此材料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和浸蚀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机械制造和粉末冶金生产的Ee-Cr-C合金有不同数量M23C6碳化物组成。用机械制造的Fe-50%Cr-4.8%碳合金在700℃温度时维氏硬度超过6GPa。此合金在700℃耐浸蚀率接近于粉末冶金Cr3C2/Ni金属陶瓷,所以此合金是很高价值的耐浸蚀磨损材料。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5,(26):179-180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经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木薯淀粉为2 g,丙烯酸为20 ml,浓度为2%的引发剂用量为0.9 ml,浓度为2%的交联剂用量为1.0 m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 h。在该条件下,所得产品的吸水率为461 g/g。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16):124-127
应用AVL的FIRE软件,以某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为仿真对象,在不同的喷油正时条件下,对缸内喷雾及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这个参数的变化对柴油机温度场、压力场、碳烟和氮氧化物浓度分布等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喷油正时提前,缸内最高压力、最高燃烧温度上升,NO排放浓度增加,碳烟排放浓度降低。当喷油正时提前10°CA时,缸内最高压力增加4.2MPa,最高燃烧温度上升282.02K,NO排放浓度增加5.43倍,最高碳烟排放浓度降低了1.33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直接测定磷钼酸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反应中过剩的磷钼酸量来定量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反应条件为在3.5ml溶液中加入稀盐酸(VHCl:VHO=1:4),BaCl2(W∶V=10%)各一滴,H7P(Mo2O7)6(W∶V=10%)溶液50μl,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0.25g/L,操作条件为反应液在9000r/min下离心5min,上清液在216nm处的吸光度的变化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成线性关系。该法比传统磷钼酸法简便、快速、稳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