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资源综合利用的区域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治国之本,一在用人,二在用物。资源利用是所有社会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吕氏春秋》指出:“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生死存亡治乱之源。”这一论断已为两千多年来无数历史事实所证实。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走的是一条高投入、低产出的道路。据统计,从1952年到1989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11.33倍,而能源消费量增长17.91倍(与1953年相比),钢材消耗增长28.21倍,生铁消费量增长27.62倍,橡胶消费量增长23.45倍,水泥消费量增长53.82倍,主要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城市化步伐加快,往往是资源和环境承受压力最大的时期,当前中国正处于这一时期。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全年实现GDP总量约占世界GDP总量的4%,但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出几倍。我国消耗的原煤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为31%,钢铁为27%,石油为7.4%。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较世界发达国家的43%要差很多。中国用同样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创造的价值,仅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的1/5左右。创造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分别高出2。5倍、4.9倍、8.7倍。  相似文献   

3.
易杳 《开放潮》2001,(1):17-20
专家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用水的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两倍,在不到100年时间里,全球工业用水增加了二十倍,农业用水增加了七倍,生活用水增加了十倍,按这一速度,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60%以上的人生活在水紧张的条件下。 国际上在对有关中国未来发展的种种分析和预测中,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公认的制约性参数。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用资源配置的观点,根据水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量水而行。以水定供,以供定需。  相似文献   

4.
姚蕾 《北方经济》2006,(2):77-7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6%。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持续加剧为代价的。2004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但创造的GDP却只是全球的4.3%。据统计.目前我国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这种高消费、高投入、高排放来发展的经济增长,使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凸现。因此中国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健 《当代陕西》2005,(8):12-13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关系着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近20年来,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10.3%.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也愈采愈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顺利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几乎是发达国家的四倍。对国外资源依赖的日益加重,关乎国家经济的战略安全,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人口增长对居民生活水平、森林和草地资源、城市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影响。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的增长。同时提出了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构建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财政部日前表示,当前是推进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最佳时机。全面实现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在充分就业和产能达到瓶颈时,外需的增加才有可能挤占内需。在我们国家还远未达到充分就业以及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口的增长不会挤占内需。近年来出现的资源和能源产品供应紧张,主要是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和不合理的资源产品定价政策造成的,与出口增长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5年12月26日全国范围内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有媒体称“资源价格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甚至已是“悄然提速”。资源价格改革是理顺资源价格,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节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惟一途径;也是中国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改革进行到目前阶段,其复杂性、艰巨性已非当年简单的“价格闯关”情景可比,资源价格改革若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一、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循环经济?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当前,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城市工业区能源、资源消耗量高,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往往成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尤其是重化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量高,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43倍,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基础和条件。而我国城市发展所利用的土地资源和产生的GDP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东京是北京的10倍以上,其他资源的消耗量也比发达国家高出30-40%以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主要问题 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基础。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新中国的资源产权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民主革命前期的封建资源产权、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资源公有产权、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源产权的无偿委托和市场经济的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唐山经济》2006,(2):43-44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是通过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遵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黄欢 《中国经贸》2012,(22):116-117
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是促进节约、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资源价格改革推进的速度较慢,没有起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这一方面源于资源产品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高度相关。本文在分析现阶段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缺陷和深化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再生能源主要指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可供人类永续利用。大多数属于低碳或非碳能源,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据测算,仅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全球一年可以获得的资源量即达1033亿tce(标准煤,下同),大约是2000年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143亿tce)的7.2倍,比2020年需求量(203亿tce)还要多4倍。  相似文献   

19.
全跃 《辽宁经济》2006,(5):14-15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耗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内涵式增长经济。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为特征,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缓解我省资源型产业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是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创新、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现以镁质材料行业为例,探讨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严士凡 《上海改革》2004,(11):53-57
目前,浙江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水资源瓶颈制约相当突出。浙江省要考虑如何保障资源供给、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向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