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利用外资现状来看,外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来源结构及利用方式都存在不合理因素,对外资的利用效率及我国经济的结构均衡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应进行相应的调整:(1)实现外资产业结构的优化;(2)完善外商投资的地区布局;(3)拓宽引资来源渠道;(4)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元化;(5)实现管理方式调整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外资战略角度来看,在既定的外资战略目标下,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与方式的变化、外资政策导向与地方政府执行外资政策的方式是促成现有国际收支结构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外资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农业结构是影响一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历了三次农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又出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卖难”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即利用外资提升农业结构及竞争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结构及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外资提升农业结构及竞争力的可能性和相应的思路,从而得出新阶段我国调整农业结构时,外资可以成为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它具备了内资所不具有的优势,将为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利用外资的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由此对各自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以详实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力图对两大经济地带在外资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外资投向的产业结构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较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外资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贡献。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其工业和资源优势,在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投资环境都有一定的改善,其外资利用效率逐渐成为中部各地区之首,其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在经济基础,外汇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外资利用的突出问题。因此,针对湖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提出提高湖北省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的对策,让高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其对湖北省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进入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经济增长的快车道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我国外资利用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坚决贯彻执行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我国外资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客观地讲,当前我国外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进一步吸收和利用外资。本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针对我国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外资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已有19年的历史了,19年来,我国引进外资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关的外资法律、法规随着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而陆续出台,逐渐形成了我国的外资法体系。但是,随着利用外资实践的深入发展,这套外资法体系的弊端逐渐显露,严重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重新审视我国的外资法,重构我国的外资法,尤其是制定一部统一的外资法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后,我国利用外资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国家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文章就外资并购立法与WTO、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和外资并购的法律冲突等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应看到外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利用外资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遇到新挑战。本文试就我国利用外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外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外资能给我国经济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以为外资一进国门,经济腾飞便指日可待;更不能急功近利,对外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利用外资的经济效果评价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外资对 GDP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两个方面并结合经济计量模型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利用外资是有效的,作用是明显的,利用外资有利于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认为:为了保障福建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还须对外资使用的规模、结构、方向等方面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