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论坛》2004,(3):49-49
原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现任发改委顾问张皓若对“政府经营城市”的口号表明不同意见。他认为,政府职责在于服务,而不在于“经营”。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上会忽视服务意识,削弱服务功能,引导政府去从事赢利活动。他分析说,所谓“经营城市”不外乎政府把国有土地、国有企业和政府管理的公共事业转让、出卖进行增值或赢利性运作,其中不排除国有资产变现为财政收入。变现的收入有些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有不少用于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成了市场运作的“老板”,出现了与民争利现象。“经营城市”提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2.
一、在财政工作中,必须提高运用经济杠杆的自觉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们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经济运行,而长期忽视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学会掌握经济杠杆,并且把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这一方面来,应该成为各级经济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 1.“货币幻觉”与“价格幻觉”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某一阶段,如果公众(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集团)只考虑所得到的货币量而不考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因而在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按同一比率提高时,会产生一种只注意名义收入变化而忽视实际收入变化的心理判断上的错觉。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货币幻觉”现象。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强调“对货币所作的心理上的估价而忽视了它的购买力”。它的另一层引伸含义是指公众、企业、尤其是政府对货币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忽视了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把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提出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购并过程中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梁 《经济纵横》2000,(5):33-36
国有企业购并的规模经济动机与效果不尽一致 ,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购并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认识与行动误区有关。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把经济规模等同于规模经济 ;把经济范围等同于范围经济 ;购并后的企业组织陷入“或者市场化、或者一体化”两个极端 ,以资本运营替代生产经营 ;企业购并 ,追求规模经济的滥用 ,热衷于构建“航空母舰”而忽视组成企业团队的意义 ;政府与企业在购并中的角色及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正> 日前,记者在四川达县采访时,一些厂长、书记非常心酸而又捉心吊胆地向记者讲了一些现象:如今“吃”企业的人越来越多,“吃”法也越来越高明,“文雅”,吃得你心痛滴血还让你有苦难言。他们把这称为“文吃”.其招数大略是:一曰“书吃”。许多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编的书和各种资料,都通过自己或借权力部门管得住企业的那条线硬往下压,发  相似文献   

6.
应收账款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销售,即通过赊销手段销售产品,开拓市场;减少存货,通过赊销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降低存货中产成品的数额,降低存货,减少资金的占用;二是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不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扩大销售额,而忽视销售之后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企业虚盈实亏。又由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造成近年来我国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现象十分严重,“三角债”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假日经济的突然来临 ,使得旅游业过足了瘾。大量的旅游需求使得旅游业应对乏力 ,旅游景点人满为患 ,旅游服务质量下降 ,投诉增加。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这一现象应该冷静的思考 ,想想如何把假日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消费者自己是否该想想如何科学消费、成熟消费。  相似文献   

8.
国际公司的财务部门如何从过去单纯的“算帐、记帐、报帐和找钱”观念中摆脱出来,真正发挥财务部的职能作用,把财务部由“工具部”转化为公司重要的经营管理部门,为公司经营决策出谋献策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财务参与经营意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做好事先立项评估。财务是对公司和项目经营结果的最终反映,而项目的成败与否,最终效益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拿项目时的条件,这些条件对项目成败至关重要,财务部门必须事前参与。中冶公司财务部门的事前参与是从1989年开始的。事前参与主要  相似文献   

9.
消费品市场“过度营销”的商业伦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琳  郑锐洪 《经济论坛》2008,(10):76-79
“过度营销”主要表现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过分强调概念、手段和技巧而忽视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提高以及企业战略策略,过分依赖广告、促销手段而忽视脚踏实地的经营,过分专注企业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和价值,忽视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忽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追求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持续发展,其结果必然是透支消费者的信用,伤消费者的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0.
商文 《资本市场》1998,(10):35-35
<正> 上海联华超市成立于1991年5月,是上海首家以发展连锁商业为目标的超市公司。面对众多的“海内外兵团”抢滩上海,超市业竞争激烈的形势,联华超市把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起来,使企业的规模、销售、效益同步发展。到1997年末,联华超市实现销售24亿元,利润3534万元,网点达230家,坐上了上海连锁超市的第一把交椅,这一业绩使人看到了商业资本经营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
裘晓东 《技术经济》2002,21(11):60-61
一、归核化的成因剖析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美国企业的多角化扩张开始退潮 ,并出现“反混合兼并”、“反多角化”的呼声 ,许多大公司开始把多角化经营业务同归于核心经营业务 ,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归核化”现象。在“归核化”的新潮影响下大公司纷纷以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  相似文献   

12.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的经营活动一方面是物质或使用价值运动,另一方面是资金或价值的运动。从事资金或价值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是把财务放到了与其它各项工作平起平坐的地位上来。不少企业未能充分地发挥财务部门在经营决策中的参考作用,而把财务部门仅仅看作公司“簿记”的职能单位,重视规模、产量和账面利润而忽视资金的流向,大量资金被应收款或建设改造项目所占用,其结果反而引起利润和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在机构及职能设计上,生产、计划、投资、财务等部门间各自为政,中心不明确,导致各部门互相扯皮,各项工作质量下降。严重地削弱了企业存市场中的静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的企业现象与公司现象1.眼花瞭乱的企业现象伴随改革开放,在原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外,我国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众多新的企业,诸如:(1)“三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工业企业生产与经营工业企业不单纯是生产工业产品的经营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经营体。过去对企业的认识,往往偏重于生产而忽视经营,因而造成很大的浪费。工业企业由过去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是当前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生产不仅是技术行为,而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因此除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外,还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包括从签定合同(制定销售计划)到最后交货的一切业务活动。它的全过程是: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招远市流通部门按照“确保一个提高、加强两个管理、继续三个调整、实现四个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全面改制,激活销售。近几年来,流通部门和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机制不活、竞争激烈、资金紧张、经营艰难等困难和压力。有的企业经济滑坡,效益下降;有的  相似文献   

16.
价格是市场的核心,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关系到生产、经营、消费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到振兴经济的大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各种类型的价格竞争现象,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竞争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欺诈性的价格竞争。目前,在市场上可见“跳楼价”、“出血价”、“处理价”、“打折价”、“亏本销售价”、“全市最低价”等等,五花八门,比比皆是。笔者并不否认,有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流行式经营”?这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界的一个怪现象:每过一两年就会流行一种新经营做法,每一次流行都会升起几个企业新星,每一“新星”很快便会陨落。80年代后期,太阳神导入CI,一夜成名,很多企业纷纷效仿;秦池几亿元人民币夺得广告标王,曾让无数人认为广告是搞活企业的神器;三株公司地毯密集式的销售渠道网络与宣传轰炸的一时狂飙式成功,引得不少公司跟随。而资本运营热,更是让人们忘乎所以,把资本运营当成拯救企业的惟一法宝。斗转星移,这些泥塑巨人经不起风吹雨打,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一些新成立的物资流通企业忽视服务,片面追求利润,转手倒卖的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即使在物资系统内部的少数企业、也存在着偏重自身的经济利益,放弃经营那些盈利少、批量小而生产企业又十分急需的物资,有的甚至把计划内物资转化为计划外销售,造成生产资料轮番涨价,给人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严重损坏了物资企业的形象。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物资企业不能只图赚钱,片面追求利润、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问题,长期以来,苏联经济学界一般都持否定态度。例如“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对“折旧”一辞的解释中曾说:“所谓‘无形损耗’的现象仅仅是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在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不会产生‘无形损耗’,固定基金的折旧不把无形损耗计算在内。”在初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也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问题。过去否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存在,是以这样一种见解为根据的:即对社会主义社会来讲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和使用落后的机器设备,在经济上同样是合理的;这正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优越性之一表现。这种见解的形成,在过去苏联机器制造工业还未发展起来、它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对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级各地都在采取措施帮助工业企业扭亏增盈,这是不可非议的好现象。但值得重视的是,有些地区或部门忽视了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的扭亏增盈,没有把其与工业企业同等看待,协调联动,同步进行。 众所周知,银行与企业是对立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没有银行的发展壮大,就没有企业的进步发达;没有企业的兴旺,也就没有银行的繁荣。今年以来,正是由于企业亏损增加,才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