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信贷”大有文章可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如何理解"绿色信贷"。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日趋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的危害性,希望通过倡导绿色环保、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途径,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也就逐渐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初,绿色会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此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合作》2005,(9):84-85
随着人们对生态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崇尚绿色、回归自然逐渐成为洗涤及化妆品的发展潮流。化工产品已日益受到摒弃并将被逐渐替代。重视环保的欧盟国家自2001年已开始全面禁用,美国等地区已政策限制使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绿色天然产品的购买力和市场值已越来越庞大,并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和消费习惯。因此,国际主要日化生产厂商顺应消费潮流,正以天然、绿色为主题进行新产品线的研发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被正式提出。从目前普遍的定义来看,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下我国需要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环保资源约束、能源利用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外部不经济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正是解决能源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达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健康绿色的发展,是一种集约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能源的发展方式,主要从能源的低碳绿色和能源新动能的两个方面分析;最后本文分别从市场定位、政府定位,发展能源新技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书洋  刘浩  王慧 《金融研究》2022,506(8):1-17
在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减排技术内生化,建立带有环境约束并包含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解释了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得到了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中介效应分析的支持。本文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了绿色金融的“功能”理论,论证了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绿色创新渠道”,这意味着绿色金融不限于对少数清洁行业的支持,针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内部环保技术升级的金融服务也至关重要,是未来绿色金融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悄然兴起的私人股本公司以其高增长、高盈利和快速扩张能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私人股本公司如今在全球投资行业中已占有稳固的一席,同时它对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风险"逐渐进入商业银行的视野,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绿色信贷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理念,是伴随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浪潮顺势而生,也是银行应对环境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排除绿色信贷推行过程中的障碍和构建商业绿色信贷机制等问题对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追求绿色经济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世界绿色经济的风靡是必要求在国际贸易中提供高标准、无污染的产品,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产品的绿色成分及其含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陶瓷产品、包装、标志的绿色概念接踵而采,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陶瓷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一壁垒削弱了中国陶瓷的出口竞争力,增高了其出口的贸易门槛.本文着重分析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日用陶瓷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环保法律制度建设30余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环保法制建设带来了新的命题。我们应完善环保法制建设,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色金融源于国际上公认的赤道原则,是指企业在开展金融活动时要增强环保意识,注重保护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从而保证经济增长与环保产业的协调发展。论文从绿色金融概要入手,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农行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实施案例,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为更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邹静娴  贾珅  邱雅静  邱晗 《金融研究》2021,486(12):20-37
当前,绿色金融备受关注,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尚需进一步强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环保的主要力量应当是公共部门而非金融系统。然而为何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有效制定政策、构建绿色金融理论体系的基础。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表现出与公共部门环保投入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绿色金融理论模型,对经验事实给出理论解释。模型证明:绿色金融的成本分摊与风险分担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长期增长效应,是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这一问题,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理论发展和政策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贾渝 《金融博览》2009,(18):68-69
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世界多数国家损失惨重,不过危机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近一年来,各国纷纷开始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详尽的新经济增长规划。人们希望借助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摆脱危机,促进增长。  相似文献   

14.
曹春霞 《中国外资》2009,(18):11-1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追求绿色经济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世界绿色经济的风靡’是必要求在国际贸易中提供高标准、无污染的产品,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产品的绿色成分及其含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陶瓷产品、包装、标志的绿色概念接踵而来,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陶瓷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一壁垒削弱了中国陶瓷的出口竞争力,增高了其出口的贸易门槛。本文着重分析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日用陶瓷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阳 《中国外资》2014,(4):210-211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前些年从国外传入的绿色消费理念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逐渐意识到日常消费也能影响到资源环境,就这样绿色消费热潮在我国悄然兴起。而这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只有积极改变自身以往的营销方式才能适应这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资源无序开发,环境破坏严重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问的矛盾,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快财政收支改革,保障资源节约和环保的各项支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支持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直接或间接补贴;建立环保基金等。从税收方面看,我国应改革现行资源税;适时开征新的绿色税种;完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有关税种;尝试企业计提节能环保投资准备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时,金融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就需要国内货币信用体系进行新一轮的变革。2008年之前:出口主导下的货币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环保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无所顾忌的开发和对生态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已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应运而生的绿色经济成为了时代的潮流,2l世纪的经济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世界多数国家损失惨重,不过危机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近一年来,各国纷纷开始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详尽的新经济增长规划。人们希望借助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摆脱危机,促进增长。一场绿色革命开始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20.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衡量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指标,绿色金融则可以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将资金引导至节能环保的生产领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分别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熵值法对省际GTFP和绿色金融进行测度,并根据相关检验结果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