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国际贸易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式和竞争需要提出几点关于增强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建议,对增强中国世界贸易竞争力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隽永 《时代经贸》2008,6(2):81-83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国际贸易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式和竞争需要提出几点关于增强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建议,对增强中国世界贸易竞争力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给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化的贸易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贸易方式,把握当前的市场格局和发展特点,对于增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思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市场结构逐渐演变为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布拉德和斯宾塞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给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中国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国情及国际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恰当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市场、开发潜在市场或战胜竞争对手、占领市场、发展自己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营销能力,而是反映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综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性的竞争将促使中国企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同时也会使过时的工厂倒闭,但最终的结果却会使中国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全球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的最主要竞争者.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小强  李雪松 《经济评论》2004,130(6):22-25
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范围内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城市所特有的 ,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且不易被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形式有发展特色经济、实施集中战略、培育规模经济、建立科技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建立虚拟经济等。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和提高竞争优势两方面进行 ,要实现比较优势功能化、产业化、品牌化、布局优化 ;推动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发展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提高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行产业组织政策以维护有效竞争和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政府推行产业组织政策需要考虑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产业组织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外国政府现行的产业组织政策、国际规则或双边规则以及多边规则对政府反垄断政策选择的限制等因素.要以促进竞争作为政府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原则,以维护有效竞争和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政府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以信息指导和政府扶助作为政府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手段.当前政策着力点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强化对外国企业垄断的管制和打破国内的行政性垄断;以技术政策为核心.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政府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产业、环境标准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资的增长,加工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加工贸易一直是我省外贸发展的主要支柱,在福建省对外贸易中仍然占据近半壁江山.然而,在当前国际国内贸易环境下,加工贸易的发展步履维艰,受到了极大挑战,为此,创新加工贸易方式,加快加工贸易升级已成为福建省加快对外贸易发展和提高外贸竞争力的紧迫任务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加快,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强国际经济法的改革,本文主要就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特点进行解读,希望为我国应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有5年的过渡期,这也正是实施“十五”计划,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应抓住时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生机与活力、提高竞争力,以信息化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 一次产业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果说经济信息化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那么经济全球化则表明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经济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力量,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也显得愈加重要,国际贸易对于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紧跟时代发展,对外贸易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将就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管理学家布罗哈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一篇论文中提出的,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持续的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且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当一个企业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团队时,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的形成中将会成为决定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核心竞争力一般是指企业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能力,它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航空业呈现联盟化、集团化和“天空开放”的外部环境下,我国民航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急需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加入WTO以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要求我国企业转变战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世界经济环境,提出了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核心竞争优势是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赢得胜利的法宝,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本文通过对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对于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竞争的主题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向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和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对于全面提升一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经营机制、技术含量、企业文化以及品牌之间的竞争。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企业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对策,不仅丰富了品牌管理比较研究理论,对于中国企业进行品牌管理探索、增强竞争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珏 《财经研究》2004,30(4):140-144
2003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围绕"世界经济理论与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内容涉及有: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国际贸易壁垒与多边贸易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世界经济学科建设等.文章对前三个论题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对刚刚加入WTO,许多规则尚需熟悉的中国来说,这种竞争会显得更具压迫感。身处这种大潮流下的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就是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范围的公平竞赛。那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中国企业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自强呢?  相似文献   

19.
1990年Hamel和C.K.GaryPrahao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到了“外包”(Outsourcing)这个词。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股由美国刮起的“外包”之风,逐渐蔓延到日本、欧洲,成为全球企业界的一股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进行外包,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焦晋芳 《经济师》2002,(10):80-81
文章针对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存在的竞争力不强问题 ,提出了现阶段中国企业应以培育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集中规模为自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