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几乎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一直保持着十分亢奋的态势。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412.7倍,年均名义增长285%,实际增长23.2%。但这种情况在最近出现了反转。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末低了0.9个百分点。这种让有关监管部门乐意看到的好势头,同时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居民储蓄率是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中美居民储蓄率差异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到2007年,中美两国居民储蓄率分别为37.94%和1.72%,差距高达36.22%.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有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民收入机构、经济体制、民族文化、人口年龄结构等原因,而且与所在国金融市场、工具、机构、体制的发展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中美经济结构中重要的差异是储蓄率。两国之间储蓄率的差异对中美经济和经济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现象、对经济贸易的利弊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从金融开放程度、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方面比较了中美间存在的金融差异问题,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适当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6.
众多的经济研究正在着力论证:当代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标志着直接融资的壮大和间接融资的没落。本文的研究将提出一种相反的观点,表明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更多体现为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据此,本文提出:(1)一种根据是否以可转让金融工具为载体将金融活动区分为市场金融与非市场金融的观点;(2)一种分析不同金融活动模式的新的理论框架,将一切金融活动区分为市场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非市场间接金融及非市场直接金融等四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澄清当前金融理论领域中存在的许多含混及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赵刘杰  马众 《时代金融》2016,(6):139-1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民储蓄率和储蓄额也在不断增加,高储蓄支持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储蓄率过高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居民高储蓄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化解居民高储蓄率的对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徐奕晗 《国际金融》2012,(11):61-65
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以商业银行间接金融为主,2006年以前,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一直占社会融资总量的80%左右。然而这一比率近年来不断下降。即使因受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步伐近两年稍缓,但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之比不断下降的大趋势并未改变。社会生产对银行信贷依赖度逐渐降低,凸显出金融脱媒在我国已初显端倪。2012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大幅下降,但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更彰显出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银行存款日渐萎缩并  相似文献   

11.
2004~2006年,美国国民储蓄率只占国民收入的1%,是历史新低。而中国目前的国民储蓄率接近50%,家庭储蓄率约为收入的30%。2007年5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中表示:中关双方同意采取重大措施,降低中国国民储蓄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也意味着中国金融政策将出现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于2020年1月15日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并于近期落实生效。本文在比较中美两国金融实力的基础上,分析寻找两国金融业的核心差距,以期为重新思考两国未来金融合作的方向、更好地推动中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中美金融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两国在金融政策博弈中的地位不对等。金融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不断为摆脱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储蓄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储蓄率由利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形态和历史背景,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要让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将储蓄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80年代中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1985—1990年年均增速达到34.1%。进人90年代,储蓄存款出现两次较大的波动,1992年增速由1990年的36.7%降到1992年的26.8%,回落近10个百分点;1993年国民经济开始进人治理调整,压缩信贷规模,控制通货膨胀,1994年储蓄存款较上年增长41.5%,出现高增长。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中介发展的直接动因,对金融中介演进的影响表现在一般性和差异性两方面。金融创新的发展也对其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于显成 《新金融》2012,(3):51-54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总额不断增加,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纵向比较,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通过我国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横向比较,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别和不足.最后对改善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过份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集中。房地产金融未来发展趋势是促进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构建房地产业多元融资体系,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金融两级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而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将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高储蓄率是解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二战以后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也被认为是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自1995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