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政府一再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收效甚微和各种经济杠杆运用的作用不明显,信贷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国信贷消费的启动都难上加难,我国消费信贷面对着种种障碍。因此,必须规范消费信贷操作,避免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转变不合理的消费信贷的内容和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费信贷的完善的信贷制度,走出消费信贷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鉴于政府一再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收效甚微和各种经济杠杆运用的作用不明显,信贷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国信贷消费的启动都难上加难,我国消费信贷面对着种种障碍,因此,必须规范消费信贷操作,避免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转变不合理的消费信贷的内容和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费信贷的完善的信贷制度,走出消费信贷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消费信贷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国民整体经济水平。要实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提高各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将提高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起来。消费信贷业务是我国支持、鼓励人们提前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消费信贷风险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消费信贷特点以及消费信贷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消费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有效管理消费信贷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消费信用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消费信用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我国消费信贷总体规模仍旧偏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而且消费信贷结构不平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商业银行进行消费信贷存在一定风险。若想防范风险,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就要加快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担保制度,消费贷款手续繁琐、环节过多等问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担保制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6.
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小萍 《价格月刊》2007,(12):41-43
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消费信贷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贺 《商业科技》2014,(7):155-155
正值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快速发展之际,风险也接踵而来。如何快速、有效地规避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在借鉴国外消费信贷成功模式基础上,提出合理防范风险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通过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利民利国的政策。近年来外国和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中长期消费心理预期向即期消费适度转变,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黑龙江省消费信贷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伟 《现代商业》2008,(3):39-39,38
信贷风险,是债务人因无力清偿债务出现的风险,是指运用信用工具从事信用活动时,信用工具的本金与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信用状况的不透明,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信用风险的难测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指出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实证分析:消费信贷的宏观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内需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因此,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消费信贷,消费及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说明消费信贷对消费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出消费信贷通过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