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虹池 《活力》2012,(15):47-47
中华民族的声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优美动听的民歌,从起初的风、雅、颂到现在的新民歌,民族唱法在中国的土壤上根深蒂固,在各具特色的演唱方式中无不凝聚中人们伟大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审美意识。本文分别介绍了传统民族唱法与当今新民族唱法,具体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存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民族唱法作为代表中国民族特色的一个声乐唱法体系,在这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变得陌生而复杂起来,本文就名族唱法中的地方语言特色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这些特色对民族唱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族声乐在我国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民族声乐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发展的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越来越趋于单一化,本文从此误区入手,分析单一化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声乐界普遍认可的"新民族声乐艺术",其涵义为:"指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其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演唱民族风格特点教强的歌曲、歌剧等作品外,还可演包括艺术歌曲在内的各类新创作的声乐作品,以及各种民族传统声乐曲目、戏曲唱段等".本文试从戏曲艺术的特点及表演体系入手,就现代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以及演唱和表演等方面,结合戏曲声乐艺术的相关内容,对戏曲声乐艺术的借鉴价值,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怎样借鉴戏曲声乐艺术等作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声乐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唱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世界声乐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亚梅 《民营科技》2007,(5):196-196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明代魏良辅所著的《曲律》,清代徐大椿所著的《乐府传声》等,这些论著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唱法对歌唱的咬字吐字、呼吸、发声、共鸣、润腔、及情感的表现要求、规范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熊丽 《活力》2011,(6):231-232
近年来,在中国声乐界一直把歌唱的演唱方法分为三类,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自1984年开始也是把歌唱的演唱方法分为这三类(从2010年第十四届通俗唱法组改为流行唱法组)。那么是不是三种唱法没有融合的地方呢?不是的,一首作品不是单一的只规划到哪一类里用—种唱法演唱,歌者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自己歌唱风格和演唱方法来演绎作品。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通过对迪里拜尔、吴碧霞与谭晶所演唱的《—杯美酒》的演唱方法、歌曲处理、语言与吐字咬字、音色与共鸣等方面,来对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歌唱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8.
王倩 《民营科技》2008,(7):120-120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一种特定的民族风格。探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对于音色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吴碧霞,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师,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曾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和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国内外大奖。吴碧霞的成功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一体,打破了中西方声乐艺术之间的隔阂,在她的身上实现了科学的交融。本文从歌唱方法、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作品风格的处理及演唱的个性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以示更多的歌者学习她的探索的精神,对音乐的学习要更执着、更有魄力、更有热情。  相似文献   

10.
殷青 《企业导报》2012,(5):209-210
传统的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审美来表现民族的音乐风格,是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本文结合这两种艺术手段各自的特点,简要分析和探索了融入昆曲元素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袁洋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127-127
民族声乐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下实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创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民族声乐在我国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并且也已经拥有了相对比较独立的艺术地位以及相关价值,其自身含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声乐表现形式。民族声乐如果想要得到更好发展的话,其自身就一定要拥有独特的个性以及特色。声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其主要表现形式也渐渐地趋向多元化,这也就对民族声乐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分析了现如今民族声乐发展的现实状态,并提出了民族声乐在其演唱个性化发展方面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西声乐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代代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下,民族声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风格单一,缺乏个性与创新,缺少民族个性,即"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多层面的因素造成的,笔者在演唱技术、美声的主流化、歌曲创作、学院教育、媒体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学习歌唱者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声乐作品.并举了一系列关于歌唱家们是怎么样来选择自己的代表作品的实例,及根据歌唱家选择自己的代表作品,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5.
声乐的录音效果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为获得良好的录音效果,除了具有理想的声学环境、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外,还需有精湛的录音技艺.录音技巧的提高.既有赖于录音理论的学习,也有赖于录音实践的反复探索.结合多年的录音实践谈谈声乐录音的一般技巧.要掌握声乐的录音技巧,首先必须了解声乐的录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旋律风格特征 肖邦的旋律显示着他个人独特的风格特征.其一,他的旋律抒情流畅,具有丰富的歌唱性,有些甚至如同艺术歌曲一般,以至于使人很想填上歌词放声歌唱.肖邦非常重视在钢琴音乐的旋律中吸收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声乐化.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旋律的发展总是由歌曲的音调自由地转为器乐的音调,或是器乐的音调被声乐的音调所代替,但最常见的则是前者,即钢琴的旋律从歌曲音调中引伸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声乐性与器乐性相互交融的旋律形式,这种形式形成了肖邦旋律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丽丽 《活力》2011,(7):194-194
王志信,我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不仅深受群众喜爱.更是许多专业歌手在大赛中,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他的作品自成风格,既有大江东去.也有小桥流水,特点很浓,很强烈。他的作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下面选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巴洛克时期是声乐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声乐演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在声乐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该时期的声乐演唱特征的研究与分析,能够给我们声乐发展以积极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歌唱方式,是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歌唱流派,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与发声体系。自二十世纪进入我国以来,其对我国民族声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一大批海外归来的歌唱家以及外籍教师影响,为我国声乐教学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结合美声唱法,从控制气息、统一声区、控制读音与整体技术对声乐教学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以古诗词作为歌词而后谱曲的一种歌曲类型,它与地方民歌、民族歌剧选段、创作歌曲,都是高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学选曲的四种题材.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到来,许多音乐院校也掀起了一股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热潮.值得讨论的是,在演唱这些作品的过程中,除了演唱技术的锤炼之外,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和懂得这些作品,是否关注了作品中除了旋律以外的其他东西.笔者认为这才是一个演唱者能否将一首歌曲表现得有风格,有温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