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汽车产业是广西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阻碍广西汽车产业做强做大的根本原因,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产业发展规模、创新基础、技术水平、创新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拥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TOWS矩阵分析,提出提高广西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艳秋 《价值工程》2019,38(22):75-77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重点产业之一。然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产业发展质态有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难突破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和归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下产业发展形势,提出了促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区,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市场应用等产业链环节中具有显著优势,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基础。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产业关联特性,梳理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现状,对比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力,提出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定位和重点方向,并建议从顶层设计、关键技术、引才育才、配套保障、产业集聚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带动上海产业升级,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汽车产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不满足我国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发展绿色、清洁、环保的节能型汽车产业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将就我国汽车产业的节能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本汽车给中国汽车的启示(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是为了借鉴。透过日本强势汽车品牌发展的轨迹,深入研究其蕴藏着的经济理论,不难看出日本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许多偶然因素中包含着必然。这对我国发展汽车产业经济,特别是搞好汽车企业的改革更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从迎接WTO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出点,中国汽车产业举足轻重;从未来国家经济安全和新世纪强国目标的实现来看,汽车产业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产业;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考察,汽车产业是有效载体;从市场需求和效益贡献比较,汽车产业最具发展潜力;从世界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转换和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是启动我国汽车产业新一轮腾飞的绝好良机。目前来看,我国的汽车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厂家过多,规模过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投资分散、趋同现象严重;零部件工业的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等等。那么,我国的汽车企业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成果来进行调整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为主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扬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初具规模和水平的驾驶员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本文就扬州市驾驶员培训行业做了SCP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和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提出了要致力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形式,汽车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而AU模型为产业后起国家进行自主创新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启示。文章首先分析和总结了AU模型对汽车产业后起国家的借鉴意义,接着指出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基地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最后从国家、产业和基地三个层面对我国汽车产业基地自主创新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俐俐 《中外企业家》2009,(16):228-231
利用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外资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地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汽车产业链为主线,通过对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同比较,指出韩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它的经验做法对于今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汽车产业与国家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和必然的联系。只有清晰地明确汽车产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内在关联的规律,才能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文章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支持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如何抓住重大发展机遇,落实好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提升北京汽车产业竞争力,这是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新的着力点。今年4月,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有决心、有目标,举全市之力发展支撑首都经济的汽车产业,使北京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业城市。这是一个富有战略洞见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服务化作为我国产业发展趋势之一,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视角对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分析了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对高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产业。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快云南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汽车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云南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炳康 《物流技术》2010,29(8):33-34
阐述了我国临港汽车产业园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分析了临港汽车产业园区的物流形式和特点,并据此提出了发展临港汽车产业园区物流的建议,指出临港汽车产业园区物流的发展尤其要注意园区内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15.
张晶 《物流技术》2014,(3):20-24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纪录。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具有体量大、技术密集、发展潜力大的突出特点,其发展对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跨国公司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R&D行为:以汽车产业为例 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汽车产业不仅收入需求弹高、生产率上升快。而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所以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支柱产业。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要使我国汽车产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强的竞争力。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在品种、性能、价格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产业改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32):69-71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汽车产业市场的现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依据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研究》2011,(7):12-12
“中国汽车产业的峰值可以达到5000万辆甚至更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7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即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配件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汽车配件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当前轿车目益大众化的前提下,为汽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效的提升了我国汽配行业的竞争力。文中对当前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徐宇 《东方企业文化》2012,(17):240-24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电动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电动汽车是指采用自身携带的供电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电力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电动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