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自然条件、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焕庸线”所描述的状况正是农业社会中区域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状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求最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内在追求,就表现为区域间人口与经济活动流向上的三个趋势: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化);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陆向沿海流动(沿海化)。加大对西部的投资,仅仅是解决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一个手段,还有一个手段是消除人口流动的障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带来丰富的廉价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大大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但是,这批流动在城市里的外来人口经过近三十年的时间,并没有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社会.当前,绝大多数城市外来人口处在适应阶段,并且在外来人口群体内部发生了分化,主要体现在外来人口城市适应的分异.外来人口群体的异质化,既体现农村人口城市适应的差异,也证实了外来人口城市化内在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社区调查为个案,分析现代城市社区中邻里关系弱化的原因.调查发现: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增大,缺少公共沟通平台,现代通讯及休闲娱乐方式,是弱化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的主要原因.必须营造平等合作、真诚相待的精神氛围,拓展社区公共生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以改善城市社区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兴  张良华 《全国商情》2009,(24):16-16,24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的过程。城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必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增强城市文化的创新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人口的变迁。从人口的自然结构角度和社会结构角度对城乡人口变迁进行综述,可以总结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变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促进了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调节了产业分布,同时,又对城市的流动人口定居、融入城市和农村家庭的稳定、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等问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大批农村人口问城市流动,与城市人口相融合,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城市中优于农村的各种因素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较完善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使农村人口的思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的非农人口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核心,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大规模的生存性需要的人口流动,还包括结构分化的经济性迁移.关注城市中的非农人口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需要进行导入的方式设计和导入对象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为例,分析了人口城镇化状态类型分布、人口流动的动力机制,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人口分布优化协同推进的路径。研究认为:应从市场力量推动和政府宏观政策两方面入手,引导大生态区超载的新增城镇化人口向大都市区转移,同时大生态区也应选择适宜的“点”吸引留在本区域的新增城镇化人口适度集聚。政策导向上,对农业转移人口应着力提高其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其财产性收入、提高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受度,而对继续留在农村的人口应该通过农业现代化促进其增收,并不断增加其福祉。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影响.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现阶段城乡劳动力流动政策进行简介,分析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城市流动商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通过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实现均衡的政治过程决定.为此,对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取决于流动摊贩及其相关利益者需求的均衡.通过对化州市流动摊贩和市民的调查,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流动摊贩的管理,从近期来看,必须为其提供通过流动经营享有社会发展带来普遍利益的途径,方法上应以"疏导"为主,辅之以"限制".从长远来看,化解流动经营与城市管理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建设和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